不再害怕天明

     那你看了这个标题的时候,是不是以为我要想说的是爱情?其实并不是,只是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听着这首歌《她说》,于是,我在这首歌当中截取了一句话,作为标题。

      我今天要说的是,不要再为拖延症内疚了。

      网上有一幅哈佛图书馆里学生深夜学习的照片被疯传,照片显示:凌晨四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图片配文写道: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后来,一批神通广大的网友经过一番艰辛的扒皮,确定的那张照片其实是出自华盛顿大学,而时间也并不是平常是日子的凌晨四点,而是期末考试前晚的10点。大家都懂得这个时间这个时间图书馆坐不满都不正常。在我们的大学里,每到了考试周也会看到图书馆里一座难求的景象。也真的有不少同学在考试前一天通宵达旦的复习。

      课业繁重固然是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但考试前突击更重要原因恐怕还是由于一种叫拖延症的东西。

       拖延症真的很让人头痛,想去做某件事,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迟迟没有行动,直到最后一刻才拿出拼命的精神,乱七八糟的做完。很多人说,哪有什么拖延症,不就是懒吗?其实懒和拖延还真不一定那么回事。懒的人,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有任何负罪感。而拖延症患者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也有很多事想要去做,却总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做,内心有强烈的负罪感,很想改变。懒人是已经放弃治疗的人。拖延症患者,还是在试图治疗的人,对患者有拖延症的人来说,想治而不得治,最痛苦。

      现在假设你需要在放在地上的一块又长又宽的木板上走过,木板宽两米长十米厚0.5米,你肯定会走,甚至你还会唱这歌非常霸气的走过去。但如果场景变化一下,五层楼高的房屋之间悬空放着块木板,你可能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你需要做的任务还没有变化,但失败的代价增大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开始拖延了,开始想,走还是不走,怎么走?

      我们把某一件事情等同于自己的能力,等同于自我的价值。这就导致我们不断给自己压力,把自己变得物质化,标签化。一个自己说,我一定要表现的特别好,成绩特别好,工作特别棒才行。另一个自己却说,我可能做不到。两个自己开始打架,于是那个高高在上的你总是瞧不起那个下面并不完美的你。两个你分离的越开,拖延症就会越明显。

      知道拖延症的原因,怎么去克服呢?

      首先,我们要改变自己和自己对话的方式。你会发现,大部分有拖延症的人经常会说:我不得不去,我必须怎么怎么。没时间享受生活真的非常痛苦,这样的对话方式会让你心里的两个我自我分离,一个说你赶紧去做什么,一个说我不想去做。最后变成了我必须去做。

如何改变呢?从今天开始,每次你想说我必须去做的时候把它改成我想去做,我选择去做什么。一个简单的语言变化就会让你心里的那个自己更好,更有好的自主权。

其次,我们可以一开始就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木板没办法像石桥一样的牢固,就在它旁边建一个安全网。这样你从a楼走到b楼,就不会特别害怕了,反正掉下去,也不会特别惨,现实生活中。就算这一次不是最佳状态,但起码我迈出了第一步。所以下次你也可以尝试着问一下自己,这项工作就算做得不好,那又怎样?。

       你不需要成功,只需要尝试就好了。如果所有人都想一蹴而就,一下子就成功,那世界就不会如此多彩了。如果爱迪生一次就把电灯泡这制作材料找到,他未必能真正成功。如果所有作家想的是出版的处女作就达到世界名著水平,那也不会有浩瀚浩如烟海的文学经典了。任何的进展都是在不断修正中发生的,任何成绩都是在不断尝试中得到的。

一个人最大的痛苦来自为未完成任务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以及在最后一刻完成任务而觉得任务没做好的负罪感。

你并不等于你的工作,克服拖延,尽力就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再害怕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