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动机|失效的激励,是怎么产生的?

正面激励是“奖赏”,负面激励是“惩罚”。它作为日常中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大部分情况下是行之有效的。但也有失效的时候,今天我们主要聊聊它为什么会失效。

并不是所有的激励都能产生正面效应,达到预期的效果。来看个例子

高中时候不交作业,就会连累小组评优。这时候我们心里会有着愧疚感...这是违规要付出的“成本”。

如果老师宣布新规, “现在不交作业的,一次罚5元做班费噢!”

这种负面的激励机制,看起来让我们“违规”的成本更加高了。又是愧疚又是罚钱的,真是如此吗?罚钱作为一种量化的负面激励手段,抵消了部分的“愧疚感”。这时候,更加多人不交作业了。

违规的成本被量化,我们做价值判断的时候,就会趋向对自己更有利的一面。

反正我不差钱,罚款就付款咯。
我都罚款了,还想我怎样呢?
(愧疚感,被“付款5元”抵消了)

越有钱的人,愧疚感价值越高。他不差钱,更愿意用钱来抵消愧疚感,抵消自己违规的成本。

违规成本(愧疚感)>违规成本(罚5元)
更加愿意花小钱,抵消大的愧疚。

这就是,量化违规成本,使负面激励手段失效的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隐性动机|失效的激励,是怎么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