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王者--MJ,好久不见

童心王者--MJ,好久不见_第1张图片

如果你看到一个孩子的图画,

你会不会去揶揄他画得怪异?

如果你听到一个孩子的哼唱,

你会不会去嘲笑他唱的跑调?

我想多数人不会。

孩子是最纯粹的。

在孩子的世界里,任何的作品没有好与坏之分。

他们的图画或者歌曲没有杂念和标准

只有他们内心的感受和幻想最直接的表达。

因此,心理学家可以通过的孩子的画作,

去读懂孩子的内心。

但如果看一副普通成年人的画作,

即便是心理学家,也很难猜出到底哪些些是真实的表达,

哪些是刻意的添加,哪些是为了符合标准的模仿。

但是,如果一个成年人画出了孩子般的画作呢?

在世界乐坛,有一位艺术家,

他5岁出道,12岁开始成名,

直到他50岁去世之前,

他的心理依旧保持着12岁时的状态,

因为那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由于童年就开始入行,

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感受过童年的快乐,

所以在他长大成名后,

他的日常生活一直如同孩子般童真。

希望藉此找回他童年的快乐。

然而,有一些人对他的这些行为进行了污蔑和攻击,

导致他内心不堪重负而过度使用药物,

50岁的时候,他离开了一直热爱着他的人们。

这位艺术家就是迈克尔·杰克逊。

King ofPop

其实艺术家这个称谓,

如果迈克尔·杰克逊还在世,

可能不会太喜欢人们这样称呼他,

毕竟这不太符合他的品味。

他应该更喜欢人们称呼他为“King of Pop”。

1992年罗马尼亚演唱会的开场,

他没有张嘴,没有跳舞,没有摘墨镜,

仅仅是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台下十万名歌迷已经有的呐喊,

有的泪流满面,

有的近乎歇斯底里。

而当他开始表演,

他们中有的人开始失控得晕倒,

不得不被被担架抬出场。

试问除了King of Pop,

还有谁能如此霸气地引爆这样的场面?

Childhood

毕加索曾经说过:“13岁的时候,就能画的像拉斐尔,

但到70岁时,才能画得像个孩子。”

所以晚年的毕加索活得就像一个孩子,

他会戴着婴儿浴帽在镜子前卖萌,

也会拿个超大的烟斗cosplay一番大力水手。

此时的毕加索已经是举世闻名的画坛宗师,

这些如同孩子般的行为让他的作品更上一层楼,

也让人们觉得这个大师和蔼可亲。

以前只是觉得迈克尔·杰克逊的表演震撼,

无法想象为何他能创造出这样的歌曲和舞步。

直到看到毕加索这句话才明白,

艺术的最高层次莫过于内心如同孩子般纯粹。

毕加索直到70岁才修炼至此,

但对于迈克尔·杰克逊而言,

这个孩子从12岁开始就在心里一直没有离开过。

而这个孩子就是他自己。

迈克尔·杰克逊有一首歌叫《Childhood》。

那是为电影《威鲸闯天关2》写的主题曲。

这首歌在发行时,

也被献给了去世小克雷格和他劫后余生的哥哥迈克尔。

他们都是被自杀的母亲扔下洛杉矶大桥,

小克雷格去世而他的哥哥幸运地活下来。

迈克尔·杰克逊还为小迈克尔成立奖学金。

但其实,这首《Childhood》写的

是迈克尔·杰克逊自己的童年。

“你可见过我的童年,

我正在寻觅自己生命的本源,

因为我曾在身边找遍,

也陷入过心灵的得失之间,

了解我的人仍未出现,

人们认为我做着古怪的表演,

只因我总显出出孩子般的一面,

但请对我宽容一点。”

“你可见过我的童年,

我正在寻觅儿时的欢乐瞬间,

好像分享幻想故事还有神仙,

我那些大胆的梦想啊,

看我飞上了蓝。”

从《Childhood》里摘录了两段歌词。

第一段歌词是迈克尔·杰克逊内心的独白,

他想告诉那些误会他,甚至污蔑他的人,

他生活中的一切行为,不过是因为想找回童年。

所以当他和孩子成为朋友时,

他不是以成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去教育孩子,

而是希望能跟他们玩在一起。

他建造梦幻庄园,

每年邀请世界各地的数百名儿童来到这里游玩,

其中很大部分是来自贫困地区

或者是身患绝症的儿童。

可后来,为何那些人要以此为他编织娈童的罪名,

然后等到他去世后才愿意还他清白?

第二段歌词则解释了迈克尔·杰克逊的作品

为何能够如此充满想象力且震撼人心。

艺术源自于远古的巫术,

是人类表达对自然的认知的方式。

因为自然的力量不可见,

所以需要通过想象力去幻想。

而儿童同样对自然世界充满幻想,

他们不会像成人的思想一样束缚已知的框架内。

所以迈克尔·杰克逊的表演,

无一不是通过漫无边际的想象,

然后用尽一切努力去实现。

比如月球漫步,

比如反重力倾斜。

这不正如一个孩子在沙滩上,

执着地对抗海浪,堆砌着自己心中的城堡吗?

悲剧与恐惧

“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

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

突然想起林夕写的《暗涌》中的这两句词。

世间最难能可贵的东西,

往往最容易被毁灭,

这种悲剧一直在重演。

2003年,内心也如同孩子天真的张国荣一跃而下。

华语乐坛失去了一位天皇巨星,

世界失去了一位哥哥。

同年,第二次的娈童指控,

把迈克尔·杰克逊推向了地狱的深渊。

因为早在93年第一宗娈童指控时,

他便受到了极端无礼的对待,

而最让他难受的是他的姐姐为了钱,

居然也站到了污蔑者的一边。

当时为了息事宁人,他选择了和解。

但到了2003年这一次,他选择对抗到底。

在第一次进法院前,

他在车顶给到场支持他的粉丝跳了一段舞,

以此表达他的感谢和抗争的决心。

然而,在长达五个月的官司里,

尽管最终所有罪名都不成立,

但他一个笑脸都没有,

他的朋友形容“仿佛只剩了半条命”

“从未试过这恐惧,

仿似孩童被降罪。”

又想起林夕在《无名分的浪漫》里面写的词。

2003年以后,他开始更多地依赖药物对抗抑郁和失眠。

但是,给他编织的无端罪名从没因此停止。

他孩子般的内心越来越恐惧,

对他而言,

只剩下舞台才是最圣洁、最光芒万丈的地方。

可惜,《THIS IS IT》的舞台再没有机会升起,

而这个霸气的名字变成了一部关于这位流行音乐之王

纪录片的片名。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心王者--MJ,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