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无论如何你都应该买点股票:股权溢价之谜和战略资产配置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行为金融学的投资方法。在上一讲,我们还重点讨论了大盘可预测理论。那么问题来了,你应不应该买点股票呢?不论如何,你都应该配置一些股票。

这一讲,我们从金融学资产定价领域的一个重要谜团,股权溢价之谜谈起,讨论一下配置股票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进行战略资产配置。

早在1976年,芝加哥大学的罗杰·伊博森教授,就提出了“股权溢价之谜”。他对1美元不同资产的投资回报率,做了一下统计计算。从1925年至2016年,在91年时间内,如果购买小公司股票,投资收益率为年化12%。投资大公司股票,年化收益率为10%。投资国债的年化收益率为5.5%,投资短期国债的年化收益率为3.4%。这91年的年化通货膨胀率,大概是3.0%。

统计数据显示,股权类的资产收益率极高,远远超过其他资产。这么高的收益率,远远大于传统资产定价模型推断出来的结果,不能使用传统的金融学理论解释,所以称之为股权溢价之谜。

伊博森教授成立了lbbotson associates公司,每天出版一册资产收益率更新报告。数据显示,股权溢价之谜,并不是美国市场特有的现象,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股权溢价之谜的难解之处在于,它违背了金融学收益和风险相对应的基本原理。在传统金融学视角中,资产的收益等于风险。

资产定价的基本原理:资产收益,等于风险乘以风险厌恶系数。问题是,股权资产的收益最高,它的风险水平其实并不高。

风险,并不是指某一只股票的上下波动,而是指股票收益和消费增长的协方差,也就是指两种资产共同变动的方向和程度。消费增长的波动率很低,它和高波动股票的协方差当然很低,所以股权资产的风险并不高。

股权溢价,只能用非常高的风险厌恶系数来解释。想要得到与实际数据项匹配的系数,计算出来的风险厌恶系数,已经超过20。合理的风险厌恶系数,应该在2~5之间,20以上的系数,是完全不合理的。

既不能用风险解释,也不能用风险厌恶系数来解释股票的超高收益,所以被称为资产定价的谜团。收益超高,风险又不大,从战略角度考虑,不论如何,都应该配置一些股权资产。

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在美国,也只有不足五成的家庭持有股票,其它国家的持有率更低,被称之为股票非参与之谜。

研究发现,金融财富的配置与个人的交往圈有关。大家都倾向于和朋友配置相似的资产,越不擅长交际的家庭,越不倾向于持有股票,越不相信他人的人,越不可能持有股票。富有人群和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更倾向于投资股票。

对理性人而言,股票非参与之谜,就是一个投资错误,是一个部分人始终无视的投资机会。因为他们不参与,所以股票溢价之谜始终存在。

投资者受到狭隘框架影响,过于频繁地清点他们的资产,股票的涨跌波动又相对较大。投资者对下跌造成的损失非常敏感,对股权资产要求更高的溢价。

参与股权投资,并不是一个零和博弈,它的长期受益很高。不论自身的风险偏好如何,都应该配置一些股票。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战略选择,资产配置的战术性选择并不简单。也就是入场和离场的时机选择,择时,始终都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

在1996年之前,PE相对稳定,随后陡然升高,预示着巨大的风险累积。在这个时候,参考席勒教授的研究成果,你应该如何配置自己的资产?

根据理论推演的结果,应该选择做空股票。事实上,真正的下跌,发生在2000年,如果在1996年做空市场,那就是对早了,在金融市场上,这也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可以用沙堆理论解释这一现象,沙堆的崩塌是一个必然结果,却没有办法,从某一粒沙子的轨迹进行推演和解释。金融市场也是如此,由于复杂性和混沌的存在,准确预测临界点及其困难,做空市场的风险极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22 无论如何你都应该买点股票:股权溢价之谜和战略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