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年少的时候,最怕寂寞。连上个厕所都要有人陪,我和好友常被人戏称为连体婴儿。朋友之间,是没有什么隐私可言的。买了一件漂亮衣服,不仅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还要极力怂恿别人也穿一样的。所以那时候,我们有室服、闺蜜服。一走出去,一字排开,一样的服饰,一样的貌美如花,那叫一个帅啊。找了个男朋友,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想想那时,被逼着吃了多少狗粮啊。
1
我的生日是阴历三月份,除了大人,很少有人记得阴历日子。元旦一过,我就开始在日历上用红笔圈下我的生日,时时翻看,生怕忘了。离生日还有一星期的样子,我就开始做宣传工作,告诉一众好友,我就要过生日啦。当然,生日当天,除了祝福,还收到很多小礼物。都是一些小玩意,礼轻情意重,不算轰轰烈烈,也算热热闹闹了。20岁之前的日子,觉得特别漫长,盼啊盼,好容易盼到20岁的大生日。好友知道我的心意,帮我定了生日宴、蛋糕,还帮我张罗、安排宾客,连外地的好友都赶来了。前前后后,连吃好几天。体验了一把众星捧月的感觉,地主家的闺女差不多也就这个待遇吧。
可是,20岁一过,时间就像飞一般,拽也拽不住。年少时,总是鄙视那些俗不可耐的中年妇女,翻个白眼,说一声“老女人”。再后来,我也成了这个队伍中的一员。我已经很久不过生日了,似乎生日就只剩下提醒自己又老一岁这一个意义了。我不再圈出自己的生日日期,倒是父母沿袭了我的这个习惯,大概他们怕自己上了年纪忘记我的生日吧。我也曾想过,邀请三五好友。但是在这个城市,亲戚没有,同事不亲,唯一的好朋友还隔着一小时的车程。当我拿起手机,上下滑动,也没能找出一个可以共进晚餐的人。我笑了一下,原来这才叫寂寞啊。扛住了所有的困难,却无人分享你的喜悦。
我以前是无法想象,一个人会因为繁忙而忘记自己的生日。事实上是,当你的生日成为这365天中的普通一天时,你很有可能忘记。我妈总爱提醒我,生日当天要记得吃面。早饭匆忙,也只有中午去食堂叫碗面,默念一下“生日快乐”。
2
我知道楠恢复单身,已经是一年多以后的事了。
楠原来在体制内单位工作,虽然并不是她喜欢的,待遇也不是很好,只是稳定而已。为了多陪伴孩子,她没有选择换工作。等到孩子上了小学,恰好有朋友邀请她一起创业,她觉得是时候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了,就辞掉了那份工作。老公对此还颇有怨言,埋怨她,女人家干嘛那么折腾。钱够用就行,重要的是照顾好家庭。楠觉得,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日子里,她已尽全力陪伴了。现在孩子上小学了,她也应该为自己做点事了。创业初期,事必躬亲,很多事情都在探索之中,甚至有时候半夜都要赶去公司开会。可就在这时候,她老公出轨了。不仅如此,还将夫妻共同财产转到了他一人名下。为了争取女儿的抚养权,她没有与前夫过多纠缠,带着女儿净身出户。
犯错的人并不是她,她却落得个一无所有的结局,可见法律有时候也并非是保护弱者的。我愤愤不平,特别是听到他转移了财产这个下三滥的手段,恨不得把这个渣男给阉了。
“为什么到现在才说,这段日子你是怎么过来的呀?”,我心疼地问楠。
“我现在是生意人了,得失与否,掐指一算就知道了。无谓的哭诉、撕扯,并不能改变结果,不如及时止损。”楠轻描淡写地说着,好像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
楠真的变了,的确有生意人见惯大风大浪的样子了。
楠上学的时候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成绩也很好,为人随和,大学里追她的人能排出几里地去。很多人碰了壁之后,就自动退出了,唯有均笑到了最后。其实均并不是追求者中最突出的,如果非要说他有什么优点,那就是抗打击力更强吧。虽然我们觉得他也配不上楠,但是看到他为楠鞍前马后,也觉得毕竟帅也不能当饭吃。
“均大学毕业后要出国,要我以陪读的身份一起去。”楠很满足地说。
“为什么要以陪读的身份,你哪里比他差了!你自己申请,让他去陪读还差不多。”我一听就毛了。
“我才不想费那个劲,这说明他的未来里是有我的呀。”楠像花痴一样,笑得眼睛都快没了。
如果一件事情发展得太顺利,或者太完美,这其中必有异兆。这也是在生活中摸爬滚打之后,我咂摸出的一个规则。
均劈腿了,和他们班的一个女生。一个三年来坚持给他买早饭、占座位的女生。同样是,全世界都知道的这件事,唯独瞒了楠。唉,多么老套的剧情。
楠疯了一般,祥林嫂一样到处哭诉,她说要让所有认识均的人都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好想告诉她,她的这个样子真的很傻。但是,这个时候我如果阻止她,只会让她更伤心。好吧,就哭诉吧,反正毕业后谁也不认识谁了。
楠除了伤心,更多的是茫然无措。临近毕业,这个号称未来有楠的人,还是一脚把她踢出了他的规划,剩楠一个人面对毫无准备的未来。我劝楠,要么考研,要么就业,要当机立断,否则人生就剩下伤心了。
楠最终还是考上了研究生。后来,她问我当时她是不是很难看。我告诉她,一点都不,真正的英雄豪杰都是性情中人。
如果当年,我们还能听楠哭诉,那是因为我们有时间、有心情,换作现在是没有可能一遍遍听她讲着倒背如流的剧情的。不是人变了,是人的心境不复从前了,每个人的人生只能自己来负责。
3
敏和我是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她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我才刚刚结婚。经常听她说儿子上学的事,因为我没有孩子,很多事情也体会不到。有一次,另外一个同事来我们部门办事,办事间歇就聊起了孩子。就像英国人无话的时候就聊天气一样,是个屡试不爽的话题。
“孩子现在有没有好点啊,开始上学总是很费劲的。”那位同事颇有同理心地问了一句。
“额……稍微进步点了。”我明显看到敏楞了一下,显然对这位同事也了解情况感到惊讶。
“我听……说的,孩子嘛都一个样,过段时间就好了。”那位同事可能觉察到了,立马解释了一下。
其实,敏的孩子挺好的,只是敏有点过于焦虑,总是把孩子的一些毛病放大来看。她喜欢到处和别人讨教经验,换来的就是“哎呀,一样一样,孩子都这样。”经验没讨到,倒是把自己孩子说的一无是处。其实她不知道,她经常讨经验的那几个同事家的孩子都特别优秀,都是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与她口中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共性。反正他孩子上学费劲的事是传开了,也许同事们并不是故意为之。也许是为了安慰她,也许是避免尬聊,反正对自己的孩子的优秀都不做经验传播。但是在敏看来,那就是“我拿你当朋友,你却拿我当笑话”。
其实如果说经验,那些已经出书立传的不是更值得学习。但是,这世上的孩子就如同树上的叶子,没有哪两片是相同的。了解孩子的,总归是做父母的,别人都只是旁观者。
我们用了很多年学会说话,现在却要用很多年学着闭嘴。成长也许就是越来越沉默,就是将哭声调成静音的过程,把情绪收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一个人学会坚强。
生活说到底,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