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阅读:《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朋友圈里的尖子生》、《回到初衷》、《思考,快与慢》(40%)。
开胃菜
在“不读就出局”确定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阅读目标,因为大家都有同名专栏学习的经历,对本书的内容和观点其实不用累述,只说说,我读这本书的收获:
且全书标注每个概念和方法在个人目前的生活、工作、组织关系中的具体应用提示。比如在与老公沟通家庭事物分工上,反复提示自己“彻底戒掉你的抱怨”,尤其是要说出指责性语言的时候。在工作上的运用,就是不断运用“个人品牌”三节的内容,不断树立以“客户品牌”和时间复利效益沟通主旨,反馈很好。对于每一个方法运用的案例,已经加入公司高管的内训课程做质检。
两个“甜品”
《朋友圈的尖子生》和《回到初衷》是两本可轻松阅读的书,叙事性和略显鸡汤的简单说理,举重若轻的文风,好像本月数目中的“甜品”。收获也不少,感慨刺激的很多。最重要且认为最有价值的是:
1、每个成功角色都有一个动作——努力。虽说这是一个不要苦哈哈的时代,但是有些“苦”,省不了,比如,走过的数不清的路,拜访过的大大小小的客户,积累出了市场的明锐度和难得的“人情世故”意识。比如,读过的数不清的书,积累了输出的基础。很多人想去探寻他们成功的捷径和技巧,而小马宋展现的是,他们努力的过程。
2、回归本源——所有的创新,离了本源,少了真实的支持,少了真诚的初衷,不过就是为了掩盖心虚的炫技而已。
重新点的主菜
特别想多说说的是尚未读完的《思考,快与慢》,这是“不写就出局”9月7班的“同桌同读”活动,我和同桌王金伟选定的数目,本想沿用的快速完成第一遍,然后在重点复读部分章节的计划,在开始读这本书起,就完全行不通。曾经一度都觉得是不是译文有BUG。不过在和同桌交流的过程中,的确发现一些矛盾的描述,还是决定找找原版书。
全书主旨的理解
感慨下:读懂这本书,真是需要佛祖般的智慧,站在佛外看佛。
在阅读这本书时,会在每次读后续内容之前,都回去读全书第一部分的第一章,反复去理解“系统1”和“系统2”。
开始的时候会以为系统1就是我们的直觉,下意识,就是已经完全被我们熟练掌握的那部分思考习惯,或者是被我们训练到已经成为下意识习惯的思考能力。而系统2更像是笑来老师常说的元认知力。所以,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所谓思考的快,就是系统1非常强大,而系统2,也就是要慢慢启动的和发挥作用的那部分思维能力,在此时根本可以不用。但是因为系统1很大程度上要经过训练习得的,或者是我们模型化了的记忆,因此系统1的储存跟我们的接受的知识背景,思考习惯养成的环境等因素有关,所以,我们的系统1模型也可能是存在问题的。
作者一直在强调系统2的主要功能是监督和控制思想活动以及系统1的各种行为,最初我以“元认知力”做类比来理解系统2,但在反复于都之后,又发现系统2并不是指元认知力。
阅读到目前为止的内容,我理解是,作者在教我们如何运用系统2去训系统1,让系统1不断的校准、优化。
作者特别强调他的例子的旁观者视角。其实也是在不断的强调,或者在刻意的引导我们用“外人”的视角去思考。因为这些例子中的很多,当实际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启动系统1,呈现快的下意识反应。而不断强调的“外人”视角,是在调动我们的系统2学习和判断我们的系统1,或者可以这样理解——用理性系统(系统2)训练我们的直觉系统(系统1)。
同桌交流亮点(王金伟的分享)
这本书的两个作用:
1、认清世界,通过熟悉人的思维方式,看清社会的现象,人与人,人与组织的关系。
2、认清自己,通过自我批评,认知自我,来提升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决策和选择。
知识点理解:
1、系统1:直觉、下意识,自主不间歇运行的思维方式
2、系统2:理性+智力,其中理性,解决是非、对错和“怎么样”的问题,而智力指的是运算能力,解决的“是什么”的问题。
3、系统1将之前的种种现象形成信念,而这种信念对后续的事情做出快速直觉性判断和选择的重要依据,有对也有错。长期刻意练习导致的专家式直觉十有八九是对的,否则,直觉多会导致系统性错误。延伸到实际用途,就需要用系统2形成有益的有用的习惯,这种习惯变成印象和感觉,就是系统1的反应和判断依据。系统1会天生抑制系统2,因为系统2更耗费脑力。
想读懂这本书,要带有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