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还在经受原生家庭的伤害?

今年的北京文科状元总结他学习的成功经验:我父母是外交官,从小就给我营造了一种非常好家庭氛围,包括对我学习习惯还有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因为我每一步的基础都打得比较牢靠,所以最后自然就是水到渠成。


你的孩子还在经受原生家庭的伤害?_第1张图片

你看,教育从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儿,而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双向的成长。就像筱筱钢琴老师说的,学习就是互训,家长和孩子互训。

在成为筱筱妈妈之前,我一直都希望自己不仅是孩子的妈妈,还是朋友,我们无话不谈,亲密无间。我不会以妈妈的身份来勒令她做任何事。我会温柔的对待她,耐心的听她讲着逻辑不清的故事,享受她因为我的陪伴,神采飞扬,活泼快乐。如果可以,我想一直就这样陪伴她长大。

我永远都记得她远远的看到我,然后高兴到大叫,向我飞奔而来的样子,小小的人儿裹着厚厚的棉衣,棉衣大到包裹住了她整个身体,她一边和棉衣作斗争,一边尽可能大的迈开腿,右手还提着一个纸袋,大大的纸袋好几次绊的她踉跄,以至于跑歪了方向,但是没关系,她再次扶正身子,看准了我,又开始愉快的飞奔。

筱筱五岁了,九月份升幼儿园大班,明年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虽然女儿可爱,但是幼儿园老师却经常向我投诉,女儿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开小差,叫她好几声都没反应;玩游戏非常疯,但是对什么游戏都是三分钟热度。“你们去带她看看吧,你们家孩子是不是注意力缺陷障碍”,这让我一度非常焦虑。

女儿最近迷上了钢琴,小手经常在我面前模仿弹奏琴键的动作,指尖飞扬,眼神里边是满满的渴求。在她五岁生日时,我们为她报了钢琴版,第一天去上课的路上,女儿眉飞色舞,跳累了就把软软的身子整个窝在我怀里,双手抱着我的胳膊,从我肩膀里探出头来,盯着我的眼睛:谢谢妈妈。

钢琴课就上了一节,她就噘着嘴,说不想去了。

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弹钢琴跟她看的《猫和老鼠》里边演的不一样。她想要的是跟汤姆猫一样,神气的坐在琴凳上,台下是万千的观众,指尖翻飞,一串优美动听的旋律飘扬而出,然后是掌声雷动,期间还有小老鼠陪她玩,一起做游戏,她要愉快欢乐好玩。而不是钉在凳子上,看台上的老师给你学大猩猩。(第一节课老师讲弹钢琴首先要放松肩膀,学习大猩猩,放松手臂重量)。

看着她不情愿皱起的眉,联想起老师的建议,我顿时觉得心中憋闷,难道我们家孩子真的有病?

我上网查各种资料,看到教育类大咖讲座就听,儿童医院也没少去,最后得到的回答都是模棱两可,不知所云。我像个无头苍蝇,不知道该向谁请教。

你第一次做我的孩子,我第一次做你的妈妈,我们互相体谅,一起成长。

只是这个成长过程,是如此折磨。

女儿老师电话打得愈发频繁了,每次接电话都需要鼓起莫大勇气,无非就是告状,今天排练舞蹈,就她记错舞步,跑错队列;算数课上,你们家孩子又开小差了;午睡她不睡觉,非要拉着别的小朋友讲话,自己不睡还要打扰别人,巴拉巴拉。

教育过好多次,拿好话哄,拿好吃的诱惑,拿巴掌恐吓,屡教不改,我都恨不得撬开那个小脑壳,看一看里边到底装了什么,为什么每次沟通起来都是鸡同鸭讲,她嚎啕,我生气,还有奶奶爷爷跟着心疼,整个家里鸡飞狗跳。

可是呢,下次遇到这个问题,还是改不了。上着课还是会眼神飘忽,身子坐在那里,魂儿早就九霄云外,策马奔腾了。后来小人儿也学精了,成了老油条,一看我脸色不对,就往奶奶身后钻。

对于她,我的所作所为可不就是原生家庭的伤害?可是我好委屈,一想起北京状元说的“父母带给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就异常焦虑,深深觉得自己就是个罪人。

说实话,我不懂她,我只是在享受有她的陪伴,她无忧无虑的笑脸,她叫我妈妈时的感动,她躺我怀里时,带给我的温暖。

她也不懂我,她不懂妈妈为什么会呵斥她,“难道妈妈不爱我了吗?”她会不会这样想?

我的“为她好”她不懂,她的心声我也听不到。


你的孩子还在经受原生家庭的伤害?_第2张图片

然后我就在豆瓣上看到了这本书,《聪明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评分9.0,这是一本通过孩子的行为风格,总结出孩子思维方式的书。

从书中,你可以对号入座,找出自己孩子属于的类型,她的行为风格,她的思维特点,还有她大脑接收信息,处理信息的方式。

不得不说,《聪明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解救了我。按图索骥,我发现筱筱属于“嗡嗡”----好奇型。此类孩子,对一切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他们的大脑善于采集各种新奇的信息,优点是他们思维敏捷,缺点是他们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聪明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详细的罗列出每一个孩子所属的学习类型,还具体给出了应对建议。

书中指出,嗡嗡们,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建议我们可以用故事和他们沟通,比方鼓励他们讲一讲他们有趣的经历,给他们讲个笑话;帮助他们列下清单,并且鼓励他们付诸实践;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给他们提供大量的书籍,电子书,期刊等满足他们获取信息的需要。

按照书中的建议,我试着调整了跟女儿沟通的方式,我不再教条式的发布施令,当她练琴坚持不住的时候我不再呵斥她,因为她学习的方式就是如此,我会暂停一会儿,陪她做个游戏,然后再接着练琴。

昨天她练琴表现非常好,我帮她录了视频,然后请朋友帮我做了个简单的剪辑,把她放入她喜欢的猫和老鼠的故事场景中,在视频中,她看起来就是汤姆猫,有小老鼠,有观众,有掌声。她非常开心,现在的她一改以往的排斥,变得期待上钢琴课,还会很积极用功的练琴。在她看来,学钢琴酷毙了,是个非常好玩的游戏。

同时改变的还有我对教育的认知,我和她的关系,跟着改变的还有家庭氛围变得和谐,我的心态变得平稳。

在这个互训中,我和她都成长了一步。

《聪明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还指出注意力短暂是“嗡嗡”型孩子的特点,并非“注意力障碍”只要你加以引导,就会变成孩子的优点。

本书作者,赫琳•康纳 ,拥有物理和热原子化学(physical and hot atom chemistry)硕士学位,并曾参与马萨诸塞州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领域的前沿研究。20世纪90年代,她提出了著名的“水星模型”,将人的学习和沟通风格分为12种,后来“水星模型”风靡欧美,康纳以此创办了水星传播公司(Mercury Communications Ltd)。本书就是“水星模型”在中国发行的全译本。

你认为非常聪明的孩子,其实只是找对了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比方说高考状元们,比方说世界神童。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孩子还在经受原生家庭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