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做朋友

我们应该怎样做朋友_第1张图片
朋友.jpeg

昨天才看到江歌事件的报道。一向不爱看热点新闻的我,第一次逐字逐句地读完了整篇报道,也看完了采访视频。

一边看一边心疼这个善良的傻姑娘,“买了她最喜欢吃的馄炖”,“在车站等了她两个小时”,“为了保护朋友,江歌让刘鑫先进屋,自己在外面和刘的前男友理论,并制止他进屋”……报道里的字眼不一定完全准确,后来的视频里刘鑫对于自己和江歌没有一起进屋做出了解释(真假未知)。

边看边换位思考了一下,如果我是江歌,我能做到这么善良无私地对待朋友吗?
如果我是刘鑫,我会让朋友大冷天在车站等我两个小时,还让她替我去解决和前男友的纠纷吗?
两样我都做不到。

高中进了文科班,大学上了师范院校的外语系,研究生又念的是外语类院校,甚至到参加工作的公司,一路走来都一直在一个女性数量占绝对多数的环境里,这样的生存环境不说恶劣成《甄嬛传》,至少也是《红楼梦》里大观园的级别了,各种你争我抢争风吃醋嫉妒诋毁,争荣誉争男友争关注度,各种奇葩的人和事都见怪不怪了……

相对于男生和女生之间是否存在真友谊这个话题,其实我更好奇为什么没有人问,女生和女生之间存在真友谊吗?

小时候上学早,一路是被一起上学的邻居家姐姐们呵护着长大的,所以后来在和别人的交往中也都是默认对方出厂设置为好人,结果常常失望,偏偏还记性不好地下一次还是对新认识的人自动默认同样的出厂设置。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每每遇到恶意的时候都很鸵鸟地难以接受现实,更是很怂包地一味委曲求全。

读研时交的第一个朋友为了不让我和她选同一个导师,当着我的面和另一个老师说我想选他当导师,于是不知情的我被迫摊上了一个只知喝酒、一眼没看过我毕业论文的导师,答辩时论文差点没过……

爬山时认识的一个朋友曾经让我从南三环奔到北五环去给她送租房合同,而她却连去距她二十分钟车程外的地方帮我取一份自住房材料都不肯,而我居然还继续和她一起去旅行、还因为她坚持要冒险差点丢了性命、回来她还把我拉黑了……

工作后的一个同事朋友在我生病时帮我熬了面汤,从此一直以此为话题说她对我多好,以至于后来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也要求我替她揽责,我没有答应,她还把事情捅到我的领导面前,结果领导维护了我批评了她,于是她在办公室哭得地动山摇向全世界宣告她对我那么好我却欺负了她……

还遇到过当面对我表示无限共情、背后却诋毁到一无是处的朋友;因为我拒绝了借钱、拒绝了做人肉快递就不再来往的的朋友……

这样带着心机、不平等、牺牲、虚伪的“友谊”让我开始质疑自己,也开始怀疑女生之间是否只存在塑料花般的友谊——看起来很美,其实是假的。

如果是在不违背自身意愿、或者不损害自身利益前提下的付出,那是正常的朋友间为友谊的付出;
如果违背了任何一方的意愿,或者损害了任何一方的利益,就不再是简单的付出,而是牺牲了。

而无论是我对别人的牺牲还是别人对我的牺牲,我都不想要。因为无论是谁的牺牲,本质上都是违背自我的。

后来认识了另一个朋友。起初并不熟,因为觉得她并不好说话。即便大家上一秒还很热络地聊了天吃了饭,下一秒想让她帮个什么忙她可能也会坚定地拒绝。

后来时间久了才发现并不是她不好说话,只是她有自己的原则,在不耽误自己的前提下才会答应别人的要求,答应了就一定会做到,而不是像那些满口应承的人,答应的时候说的什么都好,转身就忘到脑后。

而她自己也不会随意给别人添麻烦,能用钱解决的事情绝不用人情,能在网上买到的东西绝不麻烦别人代购,实在没办法麻烦别人了也一定会请人吃个饭表示感谢。

日子久了才发现,反而这样的朋友更能持久。大家保持着独立的自我和空间,既可以一起吃饭购物旅行,也可以进行精神层面的沟通,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更不会莫名其妙闹冷战拉黑。

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吧。

中学时读过一本书叫《十七岁不哭》,一直很清晰地记得书里的女主角杨宇凌对小伙伴乐心说,你和她们不一样,她们只是玩伴,而你是朋友。你不会因为我昨天送了谁一个发卡没送你就和我生气,也不会因为我今天放学没和你一路回家就不和我说话。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玩伴和朋友的区别。

细想想,其实很多女生之间都只是小时候一起结伴上厕所、长大了一起结伴吃饭看电影出门的玩伴而已,并没有达到朋友的程度。相互之间有的只是小女生的依赖,并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

如果刘鑫作为朋友去日本可以自己住而不是蹭江歌租的房子(曾经常常蹭住的我写到这里有点脸红),如果她能自己面对前男友去解决自己的感情问题不拉上自己的闺蜜,如果江歌不跨越界限替闺蜜出头去解决她的感情问题,可能一切都不会发生。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多一些真正的朋友,少一些虚假的,玩伴。

毕竟大家都已经成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