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搏击俱乐部》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们没有世界大战可以经历,也没有经济大萧条可以恐慌,我们的战争充其量不过是内心的战争,我们最大的恐慌就是自己的生活。”
平时,许多人身处高压世界。临近年关,这种对自己生活的恐慌和焦虑更是极速飙升。
如果你现在惶恐不安、情绪低迷,经常否定自己,推荐阅读美国著名作家、演说家史蒂夫·钱德勒的书籍《自我激励的100种方法》。猛地一看很鸡汤,其实方法、哲理和鸡汤并行,是一锅寒冬的大补汤。
1.正能量清单
其实这个方法许多书籍也讲过,因为疗效真的特别好。《小狗钱钱》一书提出的每天写成功日志,与这个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不同的是,正能量清单列下的是人生中的所有成就,包括引以为豪的某种性格特质。
今天有位朋友很颓废地说:“过年我不打算回家了,又过了失败的一年,一事无成。”
我问:“真的一事无成?你今天瘦了10斤,把自己照顾得很好,天寒地冻的,别人都感冒好几回了,你连喷嚏都不打一个,这不算成就吗?身体好是多大一笔财富啊!”
她先是像见鬼了一样看着我,接着试了试列正能量清单。结果,光是2017年就列了8项,然后是2016年,根本停不下来……
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成就事件,写一份正能量清单。敲黑板了啊,是自己的。比如你坚持很久终于做成的一件事,比如你比过去进步的地方。
如果你非要跟比尔·盖茨、马云比,或者盲目攀比,最后受打击的肯定是自己。
将这份清单随身携带,每当你灰心沮丧、自我贬损的时候,把清单拿出来读一读,告诉自己“其实我很好”。
2.来一个糟糕的开端
很多时候,我们想做一些事情,却因为担心自己做不好而不敢开始。也许是年少时一直心心念念的某个梦想,也许是走出舒适区提升自己的能力。
因为怕做不好,所以不敢轻易尝试,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然后在心里暗暗说:“也许我也可以……”
以写作为例,很多人动笔前的心理是这样的:
“我文采一般,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的,还是……算了吧。”
“我没有什么灵感,写的观点比较陈旧,还是等等吧。”
“我不能完整地写一篇结构严谨的文章,逻辑很混乱,等状态好点再写吧。”
……
有些人终于打败了脑海中的这些念头,开始动笔写下第一句、第一段、第一篇。
写完一看,自己在心里暗暗吐槽:“这写的什么东西,为什么别人都写得那么好,我却写得这么烂?也许,我不适合写作吧,虽然我很喜欢。”
作家安妮·拉莫特在《关于写作:一只鸟一只鸟》中说道:“几乎所有优秀的作品都是从糟糕透顶的第一次尝试开始的。我们需要一个起点。需要首先在纸上写点东西,什么都行。”
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再糟糕的开端也是开端。犯错也没关系,只要你能从错误中学到东西。
先开始,然后完成,接着再谈完美。
英国作家吉尔伯特·基思·切斯特顿曾说:“如果一件事情值得去做,那就算做得不好也能受益匪浅。”
如果你想写作,那就开始动笔写,别怕起始阶段写得烂;如果你想跑步,那就穿上运动鞋走出家门,别担心今天能否跑完5公里。
完成一件细小任务建立起来的自信,远远胜过灌鸡汤。
3.“不”并不等于完全没有机会
当别人对我们说“不”时,是不是就表明这条路从此就被堵死了?
当然不!
史蒂夫·钱德勒在书中讲到: 很多人认为“不”意味着最终的回答,意味着斩钉截铁的拒绝,意味着再没有挽回的余地。然而,只要愿意,你完全可以把“不”理解为任何意思。
如果你去面试,被面试的那家公司拒绝了,下一步你会怎么做呢?
作者大学学的英语专业,毕业后几乎找不到工作机会。当时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图森公民报》正在招聘体育专栏记者,于是作者决定去试试运气。
虽然他曾在军队服役四年,但是从高中起就没写过任何与体育有关的文章。理所当然地,他被拒绝了,理由是没有工作经验。
作者在进一步思考后,明白了真正的问题不是他缺乏工作经验,而是那家报纸的招聘人员不知道他是否能把文章写好。
于是,作者每天给那家报纸的体育编辑写信。在信中,他会对当天的体育新闻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让每一封信都显得颇有创意、构思巧妙。
一个月后,作者被录用了。
如果作者在听到被拒绝的消息时,灰心丧气地走开了,当然就与这个职位失之交臂了。
作者提倡:永远不要接受“不”的字面含义,要让拒绝成为激发创造力的源泉。
不妨转变一下心态,每次听到“不”时,都把它当成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
就算没有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我们仍然时时处在大大小小“风暴”之中,经常要面对外界与自己的内心施加的各种压力与焦虑。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我激励。
拥有不设限的人生,从自我激励开始。无论在什么境遇,都能够不断地自我激励,是成功的必备技能。
请相信,你永远都有机会和能力,随时改变自己。只要乐意,每时每刻每一天都可以向不设限的人生更近一步。
END.
(5067—安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