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软件工程实践者的思想(点评版)(双色印刷)

大道至简:软件工程实践者的思想(点评版)(双色印刷)


作者周爱民邀请《编程之美》作者邹欣、《走出软件作坊》作者吕建伟、台湾OOP之父高焕堂等六位专家坐而论道。
从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两个角度探索软件工程该往何处去。




定价 : ¥35.00 会员价 : ¥26.25(75折)

本书样章免费试读:http://www.china-pub.com/196277

基本信息
作者: 周爱民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100369
上架时间:2010-1-21
出版日期:2010 年1月
开本:16开
页码:193
版次:1-1

内容简介
自著述、出版《大道至简——软件工程实践者的思想》五年来,软件工程界可有新思?作者周爱民先生又对软件工程有了何种理解?
五年后,作者邀请不同背景的六位工程理论与实践领域的专家,从不同角度对《大道至简》进行点评;并新著 “具体工程”一章,矛头直指《人月神话》,进一步归纳了作者五年来在软件工程方向上的探索与反思。一本《大道至简》讲不完整个软件工程。那么,它到底讲了些什么?有什么疑问?未来该往何处去探索?作者五年来思考的这些问题,在“点评版”里一一陈述。

目录

第1 章编程的精义 001
第1 节编程的精义 002
第2 节能不能学会写程序的问题 004
第3 节程序= 算法+ 结构 005
第4 节语言006
第5 节在没有工程的时代 007
第2 章是懒人造就了方法 011
第1 节是懒人造就了方法 012
第2 节一百万行代码是可以写在一个文件里的013
第3 节你桌上的书是乱的吗 015
第4 节我的第一次思考:程序= 算法+ 结构+ 方法 017
第3 章团队缺乏的不只是管理 023
第1 节三个人的团队 024
第2 节做项目= 死亡游戏 025
第3 节做ISO质量体系的教训 027
第4 节谁动摇了你的制度 029
第5 节“那我们就开始开发吧” 031
第6 节组织的学问:角色 032
xxiv 大道至简——软件工程实践者的思想(点评版)
第7 节跟随蚂蚁,但不要栽进蚂蚁洞里 034
.第8 节“什么是增值税发票?” 035
第4 章流于形式的沟通041
第1 节客户不会用C,难道就会用UML吗 042
第2 节项目文档真的可以用甲骨文来写 044
第3 节沟通的三层障碍046
第4 节最简沟通 049
第5 节为不存在的角色留下沟通的渠道 052
第6 节流于形式的沟通054
第5 章失败的过程也是过程 057
第1 节做过程不是做工程 058
第2 节做过场 060
第3 节实现,才是目的060
第4 节过程不是死模型061
第5 节“刻鹄类鹜”与“画虎类狗” 063
第6 节工程不是做的,是组织的065
第6 章谁是解结的人 067
第1 节是谁的问题 068
第2 节正视你的成功 070
第3 节总得先做点儿什么吧 072
第4 节你不是团队的腿074
第5 节三鼓而竭 077
第6 节先人后己 080
第7 节自相矛盾 082
第7 章从编程到工程 085
第1 节语言只是工具 086
第2 节关注点 088
第3 节程序089
第4 节方法089
第5 节过程090
第6 节工程091
目录xxv
第7 节组织093
第8 节BOSS 095
第9 节上帝之手 096
第8 章你看得到工具的本质吗 101
第1 节利器何以为先102
第2 节神乎其技又有什么用呢 103
第3 节工具的本质 105
第4 节惟手熟尔 107
第5 节鲁班带了个坏头108
第6 节工匠思想 110
第7 节化而用之,融通与融同 113
第8 节南橘北枳 116
第9 章现实中的软件工程 121
第1 节大公司手中的算盘 122
第2 节思考项目成本的经理 126
第3 节审视AOP 128
第4 节审视MDA/MDD 130
第5 节审视AP和XP 132
第10 章具体工程139
第1 节预言——《人月神话》及其地位 140
第2 节错误的命题——对《人月神话》的反思143
第3 节具体工程及工程的具体化 145
第4 节控制规模 149
第5 节隔离问题域 153
第6 节这样是不是太简单了? 155
第7 节郑人的履 157
第11 章是思考还是思想 159
第1 节软件工程三个要素的价值 160
第2 节其实RUP是一个杂物箱 161
第3 节UML与甲骨文之间的异同162
第4 节经营者离开发者很远,反之亦然 163
xxvi 大道至简——软件工程实践者的思想(点评版)
第5 节矛盾:实现目标与保障质量164
第6 节枝节与细节 165
第7 节细解“法”与“式” 166
第8 节灵活的软件工程169
附录A 愚公移山记171
附录B 愚公移山记(文言) 179
参考文献185
索引 187
前言后语189
设计手记195
编辑手记197

前言
心跳是什么声音?
请问您——尊敬的读者:心跳是什么声音?此时,你我的心在跳着——这是显而易见的事,但是,你知道心跳是什么声音吗?
也许有人听到过。例如从电视里,或者从医院的重症监护设备这类仪器里听到过“哔哔”的声音。然而我想问:“你——自己的心跳是什么声音?”
其实,把手放在左胸,我们就能感受到心跳;用手捂住耳朵,我们就可以听得见心跳的声音。也许,这么多年来,我们许多人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心在跳着,也没有听到过它跳动的声音。因为,我们也许从来没有去尝试过认清自己。
你的心跳异与常人吗?比如有点杂音,又比如节拍上比别人慢上0.1秒?有可能吗?当然,完全有可能,我们的心脏在结构和机制上基本是一样的,但运作起来的时候,或许会稍稍有不同。例如你与临座的同事拥有相同的心跳频率的机率,其实微乎其微。
所以,你想与他,或者更多的人“齐心协力”吗?而这,原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啊。
重新认识我们自己
首先,如同我们并不了解自己一样,对于我们这个项目团队,乃至于整个软件行业中的许多人,也许都从来没有去尝试过认清我们自己。如此,我们又妄谈什么开发,又妄谈什么工程呢?
你认为你呆在一个“敏捷的”团队里面吗?或者是呆在一个“正规的、工程化的”团队里面吗?或者,你就只是呆在一个“松散组织”里面,三个星期以来,还没有与对面的那位大胡子兄弟打过一次招呼……
你认为这就是“我们自己”吗?那个被称为“敏捷团队”、“工程化团队”或“松散组织”的一群人,就是“我们”?我们用这些名词的时候,只是我们“仿佛像是”这些个名词而已。然而请注意,原先说出类似这些名词的人,现在有些已经作古,有些活到了七老八十,还有些已经在开始抽自己的耳光了。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这些人——他们——远在千里之外、异国它乡,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历史背景与工程背景等等之下,他们说出这些名词的时候,代表的是他们——他们自己的——那个确定的团队。
以及,他们的确定的心跳。
东施效颦有什么不对吗?没什么不对,“效颦”这件事情实在太正确了,以至于无法反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与追求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力一样都是人的、社会的本性。东施的问题只在于她未能在“效颦”之前看看自己的面目,也未能在“效颦”之后看看自己的面目——多数的人,多数的团队,能做到这件事情的一半,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丑态总是有的,我们只是不自知,也或者不自认罢了。
事情原本简单
有一个实验,当把完全一样但左右反转的两张肖像照片给到这个人面前,并暗示他其中有一张做过细微处理时,那个人通常会认为反转过的那张照片里面是真正的自己。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人们总是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一个反相,所以主观上会认为照片中照出来的、正面的形相便是假的了。
其实,捂住耳朵去听以及举起镜子来看,都不过是举手之劳。前者或许是一生中从未做过的事,后者可能是一生中天天在做的事情,而两者相同之处在于:做与不做,我们都没有了解过“这件事情”本身。
所谓“大道至简”,就是说事情原本是简单的:我们不是不知道,而只是认识没达到罢了。思想与行为本是脱节的,我们陷于行为而无有思想,所以手把镜子举几十年,不过是照见了一个反面的自己;所以你的、我们的工程已经做了这么久,却做成了一个个反面的样本。
“停下来,思考才是进步的本质”,李维先生在本书第二版的序中说的这句话,是人生之洞见,求知之隽哲。然而,你停下来了吗?然而,你知道“停下来”仅仅只是行为,而不是思想本身吗?
知行如一只是追求,而知行不一,本才是一个人的常态啊。
点评版的一些说明

.这五年来,我渐渐地接受了关于这本书的种种声音。甚至我越来越想听到更多的声音,只要这声音中包含着思考。思想是一种过程,而非某种确定的结果。所以言及你我的观点的时候,所谓的正确与错误,只有一时一事的分别。 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谈论者在这其中的思想与背景。
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背景对于工程实践者以及他们的团队的实质影响,因此也越来越想看到不同背景下的同仁们、前辈们,以及专学者是如何理解工程的。这是我邀请这许多师者友人来合做《大道至简》点评版的初衷。所以在点评版的邀请函中,我曾告诉各位专家:我不对任何言论做出任何的辩解。我希望读者听到一些更加真实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思想。这些声音与思想是未经诠解的,未加修饰的,未有私念的。总之,各位专家是在为这本书的文字而阐发观点,还是这些文字只是引子,让大家有机会说出了某些观点,等等这些“貌似的根源”其实并不关键。
更为关键的是:我不能去干扰这一切。正如秋桐夜雨,你我能听,已是幸甚;能有所感,便是美事;能知其美方是智者,知其寒方是醒客。读书、做事、写文章等等行事之中,我们在大多数时候,忘掉了听。
在这本点评版中,我新加了一章“具体工程”。这出自我在读《人月神话》时的许多感受。在近两年的实践中,我不停地关注与审视这一观念,补充它、完善它,最终,它成了本书中完整的一章。这既是对我以前所谓“灵活的工程(flexible engineering)”的最终注解,也是实现工程灵活性的必由之路。
第三版的增改
第三版(点评版)增加了六位专家的134条点评内容。我自己新写了第十章“具体工程”。
第十一章(原第十章)的“第八节 灵活的软件工程”作了较多的删减。
去掉了一些正文中的插图。
一些词句上的勘误与修改。
致谢
感谢这本书的读者们。
感谢各位点评专家。
感谢那些在这本书的撰写、编排、出版中给我帮助的同事、好友与同行专家们。
最后,感谢爱我和我所深爱的妻。
周爱民
2009年9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道至简:软件工程实践者的思想(点评版)(双色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