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实习小结



难怪很多一直坚持写文章的朋友在工作后就慢慢放弃了原来的公众号或者博客,可能就是因为初来乍到,实在太忙了吧。开始实习之后,遇到了令我欣喜的团队,遇到了超级 nice 的主管和师姐,短短几天也得到了不少的经历,所以我想这段时间会经常以小故事或者关键词的形式在这里写写实习中的感悟。当然,我可能没办法透露具体做的业务,但是对于设计本身,却可以提炼出很多让人思考的东西。

关键词一:执行思维与创造思维

初到公司工作的体验,有点让我想起了刚开始学设计的时候,是有一种类似的路径。

学习设计,有一个从底层到上层的过程,通过学习规范(三大平台规范),到了解常用用户体验设计方法,再到情感化设计等等。通过底层的学习,让设计师有能力进一步发挥创造力和创新力,构建出更适合用户、更适合场景、甚至超越常规的设计。

而在公司工作,也很类似。与规范等底层学习内容相对应的,就是熟悉业务。经常会发生两个人的设计能力是相近的,但是对负责业务的熟悉程度差别较大,就会出现产出能力天差地别的状况。这说起来好像是非常显而易见的道理,但实际体验起来却又是另一种感受:业务新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了解业务本身,阅读相关的业务说明(如果有,没有就只好自己重新体验),掌握所有业务相关的内容。就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没有细致的学习,新人是不可能知道「购物车」里有多少种不同的状态,也不会知道一个看起来简单的表单组件需要设计七个不同的样式。

因此,在对业务熟悉之后,才能进行上层的设计工作,才能去真正去分析用户体验和业务方的需求。而对业务的了解本身,就像对设计规范的烂熟于心一样,会成为了你的工具和设计依托。

所以就像关键词所说的,先有执行思维,后有创造思维,最后,再到商业思维,毕竟设计师也是要吃饭的。

关键词二:设计师的底线

说起产品和设计师之间的撕逼,想必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不过真正经历一场高质量的撕逼还是让我印象深刻,也许会一直记得。不过很可惜,我不是要给大家描绘两方争辩的激烈战况,而是想说争论后的一件「小事」。

有些时候,我们设计师所做的需求并非与自己有很大的利益关系,这里的利益关系,指的是诸如 KPI 之类的考核内容。那么这个时候,也许有的设计师就会选择妥协、忍让,赶快完事就算。但是师姐给我上了第一课也是最好的一课就是,不轻易妥协,绝不放弃设计师的底线。

当一个需求会严重违反设计原则或者扰乱用户体验与认知时,设计师必须严守底线,不论利益如何。如果需求方一定要修改,请他务必拿出令人信服的数据说服设计师。

关键词三:绝不拍脑袋

UED 内部也好,与需求方评审也好,设计师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

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为什么有效?为什么不能那么做?各种为什么,让我们追溯到用户诉求的本源。在这里,几乎没有人敢拍脑袋做决定,任何设计,都要有数据支撑或者规范控制。所幸,大公司完善的数据搜集体系给了我们设计师许多珍贵的参考途径,也让我们的设计有方向可循。

关键词四:设计规范

自己做一个小项目的时候,会觉得把这个项目的样式整理起来就很规范了。但实际上,大型项目合作时,连加一个「非组件化」的按钮,都是属于技术成本很高的事情。加一个按钮、改变一点点图片尺寸、调整配色,都需要考虑「组件化」,也需要考虑 E2E(端对端)的用户路径体验。

这样多人、大团队的合作,必然有完善的团队协作手段,所有设计师也在全力完善自身的设计规范。而有了规范,才能让设计按照一个统一的方向进行下去,同时还能帮助像我这样的新人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所以,今天就先说这么多啦,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当然我可能比较忙不能及时回复是真的,但是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总结帮助很多需要的人,也是帮助我自己的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交互设计实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