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80%的码农都做不了架构师?>>>
凡是当过学生的人,大都有过坐在图书馆里的看书和干些正经和不正经的事的经历。我从念小学时就爱上图书馆,当然,我也不算是老师认为的那么勤奋的学生。去图书馆的目的,除了看看书,也是喜欢那里安静的环境,更是因为可能接触到有共同兴趣的人。
问 题是,图书馆是否能够让我学到更多的知识呢?我怎样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呢?很惭愧,我其实觉得我能在图书馆里学到的知识占我所有学到知识的很少一部分比例, 也就是说,我并不认为图书馆是可以高效地学习的地方,原因主要是:一来图书馆的藏书更新效率比较慢,新书的更新速度比不上新鲜事物发展的速度;二来我在图 书馆看书很难与别人交流,因为那里实在太安静了。
其实这不是图书馆的错,因为我们并没有让图书馆提升这两项的功能。我们知道图书馆的物理空间是相对固定的,藏书的数量是固定的,不可能因应现实变化而无限增加图书资料。至于读者交流,这其实不难做,只是图书馆的既有传统,任何人在里面大声说话都会惹来厌恶的目光。
所 以我很早就希望有一种办法可以让图书馆变成虚拟的知识中心,幻想在任何地方可以获得图书资料,并方便地与其他读者交流。这种想法很早就开始实施了,人们把 图书馆搬到了互联网上,于是我们有了维基百科、有了博客、有了讨论等方便的工具。然后还出现了搜索引擎,这就好比图书馆里的书库检索卡片,分门别类,并提 供全文检索。现在的互联网简直就像一座最大的动态图书馆,我几乎可以在上面找到任何我感兴趣的内容,并方便地分享给他人。更有意识的是,我发现我差不多一 半的新知识,都是从互联网上获取的,这就足以证明互联网作为图书馆的升级版,的确非常成功了,而且成本非常低廉。
从 这个例子再看看一个公司或企业的情况,很少公司企业会为了员工的学习而专门设置一个图书馆,道理很简单,这活不划算。公司是赚钱的地方,什么事情都得考虑 成本,考虑投入产出比。大多的管理者也跟我一样有着图书馆相同的经历,对设置公司的图书馆能够真正提升员工的知识能力是抱怀疑态度的。然而,现在,互联网 (图书馆的升级版)来了,通过网上的维基、博客和讨论,知识的分享与交流变得如此方便和高效,那么公司就可以把自己的数字内容资料通过互联网或内部网络管 理起来,成本低廉地构建一个虚拟的图书馆了。而一旦公司开始这么做了,就会激励员工通过互联网进行知识分享交流。
纽约爱乐乐团构建自己的网上音乐家“图书馆”
纽约爱乐乐团有着悠久的历史,英才辈出,而在乐团里的音乐家演奏家就成为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及机构研究的对象。乐团的负责人为了方便这些分布在各地的研究 工作,并更好地管理乐团的数字资产,特地建造了一个在线的音乐家资料档案和研究网站,其核心的技术就是内容管理系统。运用技术及工具把丰富的数字资产管理 起来并提供了方便的检索和研究工具,这就象一座小型的爱乐乐团图书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