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支离破碎”中站起来

          2017年11月,受贵州省安顺市教育局的邀请,在青岛教育局基教处孙兴铭书记的带领下,青岛十七中曹春梅老师作为专家组的一员荣幸地为安顺的240名班主任做了《用坚韧和执著向教育做最深情地凝望——我的班主任成长之路》主题报告。这场报告的文字稿随后在《当代教育家》杂志2017年青岛专刊以“从‘支离破碎’中站起来”为题获得发表。

从“支离破碎”中站起来_第1张图片

                                                                          从“支离破碎”中站起来

                                                                    初逢时,我们都不懂如何去爱

1995年,刚刚工作,学校让我教两个初一班的语文课,带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那时的我一腔热血,读了些书,立志要在教育阵地里做出一番成绩,于是情绪高昂地开启了教书生涯。

十二三岁的少年是聪明的、可爱又调皮的。初一,他们像港湾里波光粼粼的海,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我也徜徉在可爱的歌声里,没有预先研究教育方法,只一味顺着自己的性情带着他们跳集体舞,搞课外活动,背政治和历史,师生彼此喜欢,轻松愉快。初二,学生们渐渐摸清了我的脾气,对校园也熟悉了,几个调皮的男生先是课堂捣乱,然后发展到除了不学习,什么都想试一试。特别是几个特殊家庭的男孩,进入青春逆反期,惹祸不断。我按下葫芦浮起瓢,心情整日在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中震惊、暴怒、尴尬、无奈。

刚工作时对教育的憧憬和学生带给我的浪漫温情被磨砺殆尽。我手忙脚乱四处灭火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在不快乐的枯井里,两袖学问化作两袖风雨,内心索然又支离破碎。


从“支离破碎”中站起来_第2张图片

学名师,主动站起来

心结解不开的时候,我就去全国劳模李跃老师那里取经。李老师说:“最重要的是,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的‘机灵点’,使孩子在他最能够发挥天赋的事情上达到他这个年龄可能达到的高度。”但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一直寻找着教育契机。

2006年,在张伟老师的引领下,我步入民间诗坛,并指导学生写作现代诗歌且登台朗诵。没想到,诗歌朗诵变成了学生发展的“机灵点”。

经过三年的摸索与实践,2009年我接手了青岛知名教育品牌班——福彩致明班。班里的学生多半来自农村,他们很优秀,但不善言辞。而诗歌表演对学生最大的要求就是站在台上能张开嘴用诗句与人交流碰撞。学生们一开始很紧张,不敢张嘴,不敢抬头,不敢单独朗诵,慢慢地参加得多了,也就自如了。

更重要是的,诗歌带领我们超越日常,让我们站在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思考人生。很多农村学生在城市环境中的个人小情绪与忧愁渐渐化解了,更多地去关心国家的苦难,苏靠自身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灵感之路仍在继续。2015年,学校安排我执教卓越工程师班语文课兼任班主任。在这个发展理工特色,培养未来工程师的班级中,我带着文理兼长的理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得人文情怀,人文积淀。等到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我站在核心素养的旗帜下,回头看看我带学生走过的路,发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竟然暗合了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两条线。不禁为学生为自己感到欣慰。


从“支离破碎”中站起来_第3张图片


迎东风,积极引领教坛新秀

2014年11月,青岛教育迎来了创新实验的东风。市教育局在部分区市、学校试点中小学班主任创新实验工作。改革带来了新的平台,新的机遇。

2015年我参加了青岛市“最美班主任”的评选,虽然仅得提名奖,但是投票环节来自学生、家长、学校、亲人的关怀与爱护让我感受到在工作上的付出获得了大家深深的认可。

2016年青岛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出30位名班主任以主持人身份建立工作室,周期三年,逐步培养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名班主任,以此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全面提高我市班主任队伍的育人本领,我有幸忝列其中,得以组建自己的工作室团队。

如今,我早已从刚工作时的“支离破碎”的失败里站起来,可那些十五六岁的少年们始终让我感到一种使命感、责任感。他们是属于未来的,走向未来的,而我隐隐感到还有一些未知的期待在人生的正前方招手,是什么呢?我也很想知道。于是一起向着未来用力奔跑。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支离破碎”中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