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080- 从语言的形成看共识的力量

微博上有一则帖子,说国家相关部门把很多字的读音改了。比如“乡音难改鬓毛衰(CUI)”的CUI改成了SHUAI。我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别扭,很多人也很愤怒。认为不能因为大多数人这么读,就顺着大读书人的习惯把读音给改了。更激进的言乱观点是,大众是傻逼,不能惯着大众的习惯。

我一开始觉得很有道理,后来转念一想。这些字的发音是怎么来的?是规定的呢还是说古时候大家都这么读,然后就形成了这种共识,然后这个字慢慢就发这个音了呢?    换句话说,过去的发音,是不是古时候这些人的共识?如果是的话,现在因为大多数人的发音而改变发音,是不是也是遵循了语言的形成的规律呢?

李笑来老师有句名言:“傻逼的共识也是共识。” 很多人以为他在骂人,其实他的意思是,只要能形成共识,那就是共识,不管来自谁,而且这个共识也是有巨大力量的。

很多人喜欢谈论语言的美感和文学性,这些都没有问题,语言的生命力,来自被“更多人使用”,用的人越多,语言就变成了他应该有的样子。

语言如此,还有什么是如此的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080- 从语言的形成看共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