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状态调整技巧——董琳琳老师微课(1)

贺变丽  焦点解决中级十期  洛阳嵩县  坚持分享第334天 2019—5—11

考前状态调整技巧——董琳琳老师微课(1)_第1张图片
董老师微课主题

        这两天参加了董琳琳老师主讲的团体沙盘游戏,收获很多。董老师在百忙之中,于昨晚讲了一节公益微课——考前状态调整技巧,我受益匪浅,现分享如下:

        我们以考前状态作为着眼点进行一些交流,其中会涉及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也会涉及一些沙盘游戏的知识,总的目标就是帮助我们各位身边的孩子共同走过即将到来的高考。

        在学习、考试这些方面,怎么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少让我们走一些弯路,或者有一些山寨版的热心答案,我们怎么来识别这些东西,我们的学习状态、考前状态,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我们先谈一谈所谓的考试状态和学习状态,最常见的就是我们有点焦虑,家长也罢,孩子也罢,无论有多焦虑,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之为小焦虑,意思是在心理学上所指的焦虑是指脱离现实的焦虑,比如说此时我在嵩县进行课程直播,明天我去哪里,路上会不会发生一些堵车、特殊情况啊,以及会不会刮风下雨啊,这些事情我需不需要去担心呢?明天早上我需要去担心,那五年之后的事呢?我需要去担心吗?不需要,所以说当我担心明天的时候,我就生活在现实里,当我开始去想象未来的时候,我就生活在未来,俗话说的想象力,在这里我们要区分开。如果说属于现实的需要去担心,那我们就属于正常的焦虑,而有的是我们对未来的那种超出正常范围的焦虑。不论中考还是高考,或是我们一系列的学习和考试,这些焦虑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现实的,需要我们去考虑的,我们首先要从性质上给它定明白。我们对成绩的担心、排名的担心都属于正常,因为在我们中国,在我们河南有大量的考生要去挤那个门槛,我们不焦虑,我们乐呵呵地告诉孩子,你可以随便,那我们是不是有点儿心太大了。

        如果现在想明年高考孩子考不好,他就没有好学校、好专业、好工作、好收入、好媳妇(好丈夫)、好家庭、好孩子,担心将来我这个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都是问题,这个就是属于我们要另外对待的焦虑状态,我们今天晚上谈的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正常的焦虑状态。

        首先说适度的焦虑存在,是有利于我们去正常生活的;其次,只要它是正常范围内的焦虑,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模样就行了。因为我们在正常的现实生活里,我们为什么要留着焦虑状态呢?为什么我们在后期谈学习状态、考试状态调整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降低焦虑而不是消除焦虑呢?先举一个例子吧,从一次科二的考试开始说起,在考科二之前,教练就反复交代一些学员,考科二容易挂科,考过驾照的人都知道,科二是拦路虎,到科三就容易多了,那么教练就告诉学员,你既不能太放松,也不能太紧张。太紧张,你可能松油门儿的时候就挂了,太放松可能就压线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子。我当年考科二时,就出现这种情况,去练的时候太轻松、太容易了,所以就信心满满的去考科二,结果挂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下面这幅图里,大家可以看到三条弧线。

考前状态调整技巧——董琳琳老师微课(1)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适度。下面写着动机,意思就是要有适度的焦虑、压力或者动力,有点儿小紧张,你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你毫无动力,那么就有可能对这个事情不感兴趣,学习就进不了状态。动力太大也不太好,比如我们渴望今天读一本书,看完之后一定把他倒背如流,这是传说中的事。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个人借了一本书,晚上他为了把书看完隔天还给人家,要连夜去读,结果一不小心瞌睡了,蜡烛燃尽就把书给烧了,这怎么办?于是根据记忆就把书写了一遍,我想他可能吃了机器猫的一个面包记忆力特好,否则这不是常规现象。

      我们都是常人,这个焦虑不要把它消灭干净,如果说把它消灭干净了,我们就没法进入状态,就像那种没睡醒或喝醉酒的人,你让他去上班,他进入不了状态。如果这个人太有斗志了,他可能会太紧张,所以我们第一个要跟大家谈的就是我们关于焦虑程度的调整,要适可而止。

        第二,我们要把焦虑控制在一个合适的程度,我们在学习状态调整,特别是考前状态调整的时候,我们要去反对的一种现象,就是下面这个很经典的图——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都是好孩子,咱们家孩子都是熊孩子现象)。

考前状态调整技巧——董琳琳老师微课(1)_第3张图片
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的老师、家长有一种习惯,拿别人家孩子跟我们自己家孩子比,这叫横向比较,横向比较有时候有积极意义,但我们家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

      我们举个例子吧,比如一位女士对老公说:你看谁谁家老公XX能力比你强多了!你去观察一下,在那一刻他啥感觉?啥脸色?啥表现?通过比较他就会好了吗?事实上,我们在婚姻咨询中看到了大量这种情况,因为比较所以比没了。

        夫妻关系里会出现这种现象,那么孩子教育会不会也出现这种现象呢?在以往将近20年的咨询里,我见到了大量的这种情况,因为当着孩子的面儿说:你看你姨家谁长得比你白,你姑家谁学习比你好,这个孩子从此沉浸在自卑里。他会一直证明自己很有能力,不是家长心中的那个熊孩子,导致一个结果就是他处处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于是他在学习这条路上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看不进去书,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当他读不进去书的时候,他告诉自己要奋发图强,当他要奋发图强的时候,更读不进去书,最终不得不告诉自己一句话——我真的是一个熊孩子,从此放弃努力。

        有人认为横向比较就是所谓的激将法,运用得当挺好的,但风险很大,在考前这种特别时刻,大多数人会做出稳妥的选择,所以横向比较一定要特别注意。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多做纵向比较,就是我们要跟自己的昨天比,跟以前的自己比,我们取得了哪些进步,这样纵向比较会让我们更有力量和希望。(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考前状态调整技巧——董琳琳老师微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