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的是社会,看不见的是人心

“惟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真相就是无底洞的那个底。

大概每一个媒体人都绕不开柴静的这本书,去年2月,一部纪录片火了,《穹顶之下》的漫天转载,让这个记者也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

对于这部纪录片的评价,众说纷纭,偏颇不一,有人说这是柴静的阴谋论,联合某资本大国蛊惑人心;也有人说柴静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去揭开社会的另一面。抛开她本身不谈,我个人觉得,柴静的文章是比她的新闻做的要好的,她对自我的剖析很准确,哪怕是带着一丝虚伪的准确。从书里来看,我看到一个一直在成长的柴静,不断对自己的定见,提出疑问。

和人性拗劲本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我有些心疼这个姑娘。

这本书,是柴静的记者人生,也是当下中国的缩影,从非典到留守儿童,从家庭暴力到汶川地震,从北京奥运到药家鑫事件,书中的中国,不是那种波澜壮阔式的描述,而是见诸于她的每一次采访,广袤的素材取事。

《看见》的魅力所在,大概是在这个媒体公信力日益下降的年代,“看见”给了大多数人一个看见的权力。我们借着阅读这本书,看见了以往在社会舆论中近乎隐形的各种群体和事件,我们也许无法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融入这些在大众舆论下失语的群体,但我们确实能够开始看见他们。尽管能看见不代表能理解能接受,但我们能看见,能看见这些以往的隐身人和隐形事件,我们实际上就拒绝了进一步妖魔化他们,而这,对于当下的中国人,已是进步。

这本书让我们看见的,不止是这些弱势群体和关系民生的政经事件。它显露出的现实,就像是拉开了帷幕的舞台,露出黑与黄的衬底,让我痛觉自己简单温暖的小世界是多么狭窄。在我的生活之外,还有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有那么多人身处其中,在和现实作对,只为更好的活下去。

这使我安慰又心酸。

有人活在漩涡中间,不知温暖的人生是何种模样;有人因为家庭和背景,得以追求马斯洛需求的较高层级。

世界有太阳的存在,此晴彼阴;生活亦然是一副八卦图,黑白分明。

有些事情,我们从来不曾接触,而看见本身,就已经值得感动。

在看关于非典的那一章时,险些掉泪。

对她的观点以及她对社会和新闻的理念,我部分保留,但是谁都愿意和一个追求心中理想,并且不断践行的人好好聊聊。

尽管是以书的方式。

柴静能够让我们看见,是因为她在为了这件事情而努力的去做,去让我们看见世界的另一面。

生活不是只有美好,不是只有诗与远方,还有隐藏在阳光之下的阴暗。

希望每个媒体人都能阅读此书,且重复阅读。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铭记。

H�+1����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见的是社会,看不见的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