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特权

印象中平静的心境,有几次在童年时乡村外婆家的雨夜。9点已经睡到了木床。外面的雨声淅淅刷刷,落在院子里的水塘,打在松树樱桃树核桃树上,水滴在瓦檐连珠串一般掉下来。动物们好像都躲起来了。松鼠青蛙蚊虫都没有了声响。

有时候夏天的骤雨还会伴随着响雷。我从来不怕雷声,甚至声响会令我觉得激动。

那时父母也都还年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都不算年老,健康乐呵,自己成绩尚可,因为上学的原因,与奶奶镇上住一起时间最多,老人规律得不能再规律的生活习惯也让人安稳。

彼时还沉浸在能到手边的所有书的世界里,哪怕是过期的报纸,快翻破的各种童话都看得无比的认真,翻来覆去看也不厌,拿着书就会忘记吃饭忘了时间。唯一让我老妈烦我的是每次和她一起逛街,走到书店就不想走。让我奶奶烦的是我喜欢偷偷拿本书蹲厕所,屡教不改。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也未尝不是好事,至少一不会对吃越来越有兴趣,年龄增长代谢变慢会胖不少,二是这样下去,也真的能看完不少书,说不定真的有做学术的决心和兴趣了。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到了初中就变成了看小说到三四点,高中变成熬通宵看剧看电影。

不管怎么说,小学确实大概算目前为止最安心的日子。物质不充裕,但在小小的世界里活着,想象着,别的与我没有太大关系。倒床五分钟就能睡的特别安稳。

这两天读何伟的《江城》,书里面写他刚刚到涪陵这个陌生地方的日子,在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流程中,规律性让他感到从容不迫。我坐在地铁上就在想,或许这样每一天都不知道明天发生什么,活在焦虑中的成人生活,也丢失了很多平静的快乐。然而那样的心境,不计较明天的无忧,真的只是属于童年的特权吧。就算回到稳定的生活之中,真的就能那么无忧无虑吗?并不见得。

我很庆幸自己有过那些平静的时刻。那些年少时候内心的笃定,不知道力量从何而来。哪怕后来我参加过一次内观课程,与自己静默相处数天,那么安静规律的日子,心也没办法再那么的平静。

也许是因为有太多的不安全感。也许在这种不安里面,潜藏着的愿望,就是期待着有一天能回到那种最安全的时刻。

外婆家的旧房早已经拆了,建了很大的房子,干净明亮,房间摆满家具,多到没人住,我觉得空荡荡的。院子里的水塘也重新修过了,但是我却没有兴趣再伏在边上看鱼发呆。我还是怀念那个老房子,能透过小小的窗看到月光,感受到一墙之隔的植物青苔呼吸长大的房间。也想念那个长辈们都还精神抖擞,谈天说地,声如洪钟的童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年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