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足联赛”之观中国足球

        笔者是一铁杆球迷,昨天中午就注意到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的比赛时间在中午一点半到三点半,今天让我差异的是半决赛又在同一时间,赛程何其密集令人震惊。且不说三伏天当地气温是否如笔者所在福州这样炎热,这样的比赛质量到底能如何呢。想起当年校内联赛受制于球场的限制将联赛补赛安排在五月桑拿天的正午,最为一个替补球员的我都能看球看的大汗淋漓,就不用我说现场观众与场上队员如何了。

        我在这里不是在否定大足比赛的内容,相反我看了这些大学生的比赛技战术水准并不比一些职业队差,足球毕竟是脑力和体力结合的运动,高智商的球员踢球,总是有闪光点的。看到空荡的看台上飘荡着的横幅“为校争光”和下面一排排的赞助商,我霍然明白,为何中国足球为何长期徘徊在世界末流。一项足球赛事的参与者,包括了校方组织者、比赛球员、赞助商、转播方等等。但很多逼不得已时候,为了赛事的生存,必须有所取舍的时候,哪个最重要呢。校方追求成绩带来的名声,学员追求名次带来的奖励,赛事组织者追求赞助商与转播方带来的利润。笔者看来最大错误,恰恰是把最重要的比赛内容以及现场观众忽略掉。现代足球的本质在于何处,在于第几名还是赞助商的施舍?恐怕都不是,现代足球的本质是踢球者贡献一场精彩的比赛与球迷产生共鸣的集体娱乐活动。失去现场观众的比赛,又失去了球员以最佳体力和精力呈现的比赛,即便维系下去,这样的赛事的赞助商,又有几个是开心的。中国足球这些年,总是在追求成绩名次的功利,追求赞助商的眷顾,往往忽略对基础球迷文化的培养,中超以及中甲联赛尚且有死忠文化,为何大学足球的球迷偏偏成为,校方和赛事组织方的牺牲品。正午比赛带不来球迷现实,反观建设灯光球场真是那么困难的吗?看着日韩多少个依靠高中以及大学联赛走出的巨星,大空翼可不是动画里的故事,是日韩足球崛起实实在在的写照。固然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青训体系脱离了传统教育体系,但是大足联赛作为教育体系中的足球塔尖赛事,为何就不能为中国足球培养一下球迷基础,让更多热爱这项运动的年轻人在大学联赛以及校内联赛中大放异彩,成为职业青训的补充,让足球文化在大学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要让这些赛事,背着金钥匙讨饭吃了,敞开胸怀拥抱球迷,打好校内球迷基础,赞助商的赞助自然会越来越多,以中国的市场规模,出现日韩美那样红火影响力巨大的大学顶级联赛,一点都不困难。然而最难的是,如何改变校方组织者的僵化思维,把成绩名次的桎梏抛开,用心做好后勤服务,组织合理,让学员把比赛踢好,做好宣传把校园观众请回球场,回归足球运动的集体娱乐的本质,这才是大家能有美好未来所期待的大足联赛。至此,对如此炎炎夏日,仍然在踢球的大学生球员表示,我爱你们,你们是好样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大足联赛”之观中国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