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方程》:牛顿、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帮你刷新世界观

文章来自:360个人图书馆

在科学和技术上,没有理由做绝对的、无可置疑的声明。

科学是一项严肃的事业,严肃得不能只留给科学家来处理。

只要我们设法非常节俭地使用我们的能源和原料,包括核能,人类文明就能够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延续下去。我相信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要说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毫无疑问,那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相对论,并由相对论推导出质能方程:E=mc2。《改变世界的方程》这本书讲述了关于质能方程的故事。

本书作者弗里奇是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师从海森堡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科普作家,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影响了整整两代人。

这本书的基本架构是让牛顿和爱因斯坦穿越到现代,加上作者本人的化身——哈勒尔教授,三个人一同探讨科学问题。这三个人的身份,恰好代表了物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经典、现代,再到当代。其中牛顿的角色是学生,爱因斯坦的角色是老师,而哈勒尔则相当于助教。

关于这本书,我们探讨了两个问题,质能方程是什么?以及,它是怎么改变世界的?

第一部分,质能方程是什么?

在中学物理课,我们学过相对性原理,这是牛顿力学的核心思想之一。1864年,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理论。这与相对性原理产生了矛盾。 这时爱因斯坦登上了历史舞台,他打破了绝对空间的思考框架,提出了相对时间与相对空间的概念,也就是爱因斯坦在1905年创建的狭义相对论,并用狭义相对论的思维推导出质能方程。

不同于牛顿,爱因斯坦认为:存在不同的参考系,就存在相对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两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时空”的概念。

狭义相对论背后有什么基本原理呢?

第一个是相对性原理,在所有参考系中,物理学规律都是一样的;

第二个是光速不变原理,在所有参考系中,真空中的光速恒定不变。

根据这两条原理,爱因斯坦推导出了质能方程式:E=mc2。时间和空间、质量和能量,原本是这些概念是彼此独立的,质能方程式把它们紧密联系起来,从而颠覆了牛顿力学的传统观念。

在这个简单的方程式中,我们可以读出三条重要的信息:

第一,质量和能量在本质上是等价的,质量是静止的能量,能量是运动的质量;

第二,光速在这种等价性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宇宙空间中最特殊、最奇妙的速度;

第三,爱因斯坦的美学理念,他追求的是物理本质上的关联等价性,以及数学形式上的简洁直观性。


第二部分,质能方程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哪些改变?

一、GPS定位系统的运转,依赖于相对论。

对于高速运行的卫星,时间要比地球缓慢,要保持GPS卫星和多个地面观测站的时钟精确同步的话,就必须考虑相对论的修正效应。当你试图校准天上和地面上的时钟时,你就会发现,必须满足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才行。如果没有相对论,每天都会积累巨大的定位误差,定位系统很快就不能用了。

二、重原子核的裂变,开启核能时代。

所谓重原子核裂变,一个典型的反应是,铀235吸收一个中子之后,转化成铀236;而铀236的裂变,除了释放出较轻的原子核,还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其实就是电磁辐射。不过,裂变反应不是轻易发生的,需要裂变物质达到一定的质量,铀235发生裂变反应的临界质量是50公斤,差不多一个足球那么大。一公斤铀核的裂变,释放出来的总能量高达80万亿焦耳,相当于完全燃烧掉两万七千吨优质煤所释放出来的光和热!所以核电是一种超级高效的能源,同时也是清洁能源。与原子弹爆炸不同的是,核电站发电让裂变过程变得稳定可控,而且一旦发生故障就可以关闭核反应堆。

核能的发现和使用,不仅是科技史上的一大步,同时也是政治军事史上的一大步。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1945年,美军投放到广岛和长崎的两枚原子弹,它们杀死了超过10万人,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三、利用轻原子核的聚变,人类可能拥有第二个太阳。

所谓核聚变,就是质量小的原子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子核发生碰撞聚合到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中子逃跑出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正是太阳发光发热的能量来源。

原子核聚变释放的能量也是氢弹爆炸的可怕威力所在,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比核裂变大得多。地球上一枚氢弹爆炸的话,发出的光在月球上都能看见。如果将核聚变反应变得可控,生产出我们可利用的电能,岂不是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也就是我们设想的“人造太阳”。这大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即便核聚变反应可以控制,也很难创造出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科学发展的进程是难以规划的,当人类社会进入高度文明阶段,核聚变或许会是成熟能源。

E=mc2,这个神奇的方程式告诉我们,质量和能量本质上是等价的,因此可以相互转化,世界就是按照质能方程在运行。在质能方程的基础上,人类创造了GPS定位系统、核电站、原子弹、氢弹,质能方程改变了这个世界,并且,这个改变,还将继续发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改变世界的方程》:牛顿、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帮你刷新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