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质量也关乎个人能力

孤独的质量也关乎个人能力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1

“我为什么没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啊?”

这是一个直到20岁的姑娘暑假回家后意识到的问题。

孤独,是我一直想谈论的主题

这个话题大而抽象,自认为自己是一个一直在消除浮躁的人谈起这个话题总有一丝的发虚。

说实话,我对孤独确实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和看法。

以前觉得,孤独不是一个很好的词,在古代的鳏寡孤独中,“孤”指没有大人照顾的孩子,现在叫“孤儿”,“独”指没有年轻人照顾的老人,现在叫“独居老人”。总之,我对于孤独的人总有那么一丝丝的怜悯和同情,觉得他们是缺乏关爱的社会弱势群体。

后来我发现这种想法过于狭隘。

现在孤独的人确实存在以上提到的那种情况,我有那么一段时间也经历过孤独,社会上总是有不少人宣称自己孤独,凡是带有孤独字眼的话题貌似能引起多数人的共鸣。


孤独的质量也关乎个人能力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2

大一的时候,我很孤独,这种孤独是被动的。

我来自一个小小的三线城市,带着令人不满意的高考成绩来到一个带着新校区光环却很偏远的二线城市读书。“一个人适应新环境的速度取决于他的智商和情商。”承认自己不够聪明也没什么内涵,还没来得及适应环境就落得一身的孤独病。

这种孤独是被动的,是因适应能力缓慢而被淘汰的结果。

在我看来,我是“远离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我是“一群人的狂欢不如一个人的孤单”,就连那段时间的网名也改成了“一只特立独行的刺猬”,说出来不怕笑话,当时就处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迷之状态,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逛超市,一个人去外地旅游。

我以为我不需要朋友,其实是他们不需要我。

我以为我很酷,其实我很怂。

我也想在上课的路上和朋友聊聊天交换彼此的想法,而不是一个人戴着耳机听着有些忧伤的音乐;我也想和朋友一起去食堂吃饭说说话,而不是低着头规律的往嘴里塞完食物后快速离开;我也想和朋友一起去超市买买零食生活用品,而不是推着购物车在商场里漫无目的的闲逛;我也想和朋友去苏州的园林、上海的外滩走一走,而不是想留张影却发现连个拍照的人都没有......

现在大二,没有组织团体,没有朋友闺蜜,很多时候在想,如果大一重新来过,我一定去认识不同的人,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孤独的质量也关乎个人能力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3

我身边也有那么一群孤独的人,那种孤独是主动的。

即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他们从来不会无病呻吟的对外宣称自己很孤独,相反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充实。

这里有我很喜欢的一个女生,平时也不怎么和别人说话,我没见她把时间花在和别人维持关系上,但在一次积极分子评选中她获得最高票数,虽然也有我的一票,我还是有些惊讶。

大一,周末经常会在图书馆和她碰面,记得一次她抱这一本厚厚的《经济学解释》笑笑的说“今天就啃这本书了,锻炼下自己的经济学思维。”大一期末成绩公布,她是班里第一名。

大二,她开始忙于创业,160的个子两位数的体重,在她弱小的身躯上总是背着一个黑色的像龟壳一样的双肩包,我拎过一次确认是无法想象的重量,毕竟里面放着15寸的电脑和几本像词典一样厚度的书。

她将自己活成一只军队,不断地为自己的大脑和心灵招兵买马。

我曾将自己和她对比,我给别人的印象是“高冷”朋友不会想着来找我,这是低社交的表现。

她给人的印象的独立,大多时间都在和自己独处,人们都喜欢和这样的人拉近关系,因而她并不缺朋友。

孤独的质量也关乎个人能力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4

回到开头我问妈妈的一个问题,在对孤独有了新的理解后更加意识和自己独处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坚持每天和自己独处一小时,拥有独立的人格才不会失去自我,才能成为一个酷酷的人。

孤独的质量也关乎个人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孤独的质量也关乎个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