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1个月,4周,30天,和250个人一起,以社群学习的方式读同样1本书,你可以看见什么、得到什么?
学生时代,我们每年每月每天都在做“和别人一起学习”这件事儿,听一样的课,看一样的书,考一样的考卷,但产出的结果大不相同。
在大多数人还没来得及弄明白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或者说,对结果的不同仅仅还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羡慕、嫉妒、自卑、优越等)的层面时,就匆忙踏入了社会,开始了孤勇的摸索。我自己就属于这类大多数。
八月,张萌萌姐、长河实业高鸿鹏高总领导,下班加油站组委会主办的“同读一本书——《加速》高效读书会”社群活动,重新给了我,和其他249名社群伙伴一次全新的“和别人一起学”的机会。
整个过程,可以说每个环节都是颠覆认知的,也让我前所未有的感受到了优秀的社群型学习共同体的巨大势能。完成四轮同读报告后的这几天,认真回顾总结了如何利用社群学习,帮助自己更快成长!(当然这还是通过《加速》一书以及这次读书会,建立起的牢固的评估复盘意识。)
01
放下自我评判,打开想象空间
提交第一次读书报告时,就让人很受挫败。一是同样的时间思考同样的题目,别人比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案例动人,萌姐所说单位时间货币价值的差距显露无疑。不仅如此,同样作为组长,别组组长一提交完作业,便马不停蹄开启了语音直播复盘,不仅内容深刻,连PPT的展现形式都精美无比,而一切行为选择的背后,都展现了思维的路径。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4周4轮的同读里,每周都在上演。但,这些事的可贵之处在于我们透过看见别人,也看清了自己。我看见别人的内功深厚、招式新颖、热闹繁华,很难不自问:差距不是一时一事累成的,即便如此,你还可以怎么做?
回顾高总提出的“读书目标”,第一条就是丰富想象,这个想象是每个人与内在自我的。我才明白其实这就是想象的一部分。因为同一时空下同读一本书的行为,呈现了对比,才打开了我们对未来自我的,更具象的想象空间。真正利用起这个想象空间,我们得放下对自我的评判,无论是高傲的沾沾自喜还是卑微的自怨自艾。平和的心境能帮助打开头脑与外部连接的触角。
因此,后半程我的重点就完全转移到了向优秀的人“偷学心法”。优秀作业的思维模式、思考路径、关注点、表达结构、如何联系自身、如何转化行动、如何拓展延伸,简直太丰富了。在心理安全的环境氛围下,大家都坦率真诚,毫无保留。我也因为转移焦点(由自身到他人),收获了社群学习最宝贵的资源。
02
写书评,构建知识体系;看书评,完善知识体系
萌姐书中花很大篇幅来讲如何进行知识管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读的时候我没想到,社群同读会给我带来构建知识体系的一大颠覆性认识。
首先,萌姐《加速》一书可以帮助我们强化对知识体系的认识,全书的架构也是对自我管理的一套完善有效的系统性知识,读它本身就可以帮助我们构建自我管理的知识体系。
其次,高总设计的读书总结模版和每周思考题可以说“步步精心”,让读书、用书、谈书都有了相对应的抓手,功力深厚。
最后,社群成员间的互阅点评,补足了个人头脑的有限。一株一株小树,拼凑在一起构建森林,构建趋向完整的自我管理知识体系。
总结说来,写书评,是以原书和原有认知为起点的输出。看书评,是在此输出基础上的输入,这样的社群学习组合,才带来有效的幂次型成长。
03
辨识你的同类 ,圈层由此升级
看书评的过程,也是看人的过程。看他思考过往的经历,看他展现成长的路径,哪些同伴和你走过相同的坑洞,哪些同伴已经实现迭代的自我。在这个过程里,可以用最低的成本辨识、选择你的同类,与之同行,惺惺相惜。
这也是萌姐《加速》一书里,人脉管理章节的应用。她说: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识别、欣赏。她说:在马拉松赛道上,找到你的陪跑者和过去的自己,可以活出理想中的模样。以上,我都在这为期一月的高效读书社群中实现了。
结语
这些,是我在1个月,4周,30天,和250个人一起,以社群学习方式同读1本书时,看见和得到的一部分,限于篇幅,未完整展现(其他内容还会拆分开继续写)。
这份总结的思路,本身就是以《加速》的关键内容为基点,结合社群学习中,与之对应的心得,它是我同读《加速》学以致用的一例证明。
加速的高效人生,有的人刚开始,有的人在继续,所幸我们都在路上,江湖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