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一直以来害怕孤独,又喜欢执拗地在孤独中感受多种滋味,或享受,或折磨……直到和城南书院的相遇,和一群叽叽喳喳女同学的相遇,和三两好友的相遇。

“学长,不然我们打一场?”朋友和我刚从体育馆灰溜溜地走出来(馆内大神太多,我等小卒不敢献丑),就遇到了一个之前在田径场打球见过几面的学长。

“行啊。”于是一行三人去了球场。

“哎呀!”“啪”地一声球又撞网上了,作为女生的我又开始叽叽歪歪。

“没事没事,意图是好的。你看,往双打区域的角落里打,对方就不容易接到球了。”

“角落里?”一般情况下对对方的话语理解得比较模糊,我都会选择重复法应对。

“是啊,我给你示范一个……”

那个晚上和学长说了一些话,知道了学长的名字,可以说是在他毕业的前一个星期才认识了他。遗憾也。如果我们早一点认识,是不是就可以多打打球,甚至还可以一起去一些地方浏览风光,感受到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文理思维之差?

学长离校的那天,我惆怅了半天。后来去和朋友打球,也有点像被针扎的皮球。今天又和朋友去田径场打球,又见到了熟人面孔——一直喜欢打球的另外两个学长,两个人都是一身短衣短裤,莫名觉得男生穿黑色衣服应该好看,藏着无穷的爆发力。我们和学长打混双,也许是我表现得太不如人意,所以后来学长看我闲下来了,就教我几个动作。

原来要做好一件事情,专业化很重要,运动也是如此。在学长的指点之下,突然来了感觉,竟然可以把一个男生打得有点招架不住(也许是他谦让)。晚上九点半,从自习室出来之后,听见田径场传来歌声,便想着去转一圈,结果脑子一抽去了羽毛球场,那个下午打球的那个男生还在,又和他打了一场发现,本人进步了无疑。

和不同的人打球,会学到不同的技巧,然后在不断进步中获得自我认同感的快乐;和不同的人相识,会见识不同的性格和思想,相处的过程总是很愉悦,如何对待告别则还需要时间的磨练。之前看林文月的散文《回首迢第》,说到她的好友林海音从生龙活虎地办杂志到戴着呼吸机躺进病房里,总觉得作家的笔触就和她本人的照片一样,冷清。回忆一位已逝的好友,怎么能做到如此冷静?

阅历,阅历对人来说是最好的财富。我们在时间的流逝中失去娇嫩的容颜,那些让我们能够淡然处世、看淡离别生死的智慧却沉淀在了气质里,愈酿愈淳。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