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能够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等6门语言;通晓化学、植物学、物理学方面的知识,在数学方面尤其擅长;九岁考入大学,12岁发表论文,13岁出书,14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看到这一串文字,你可能会感叹,这真是天才,如果是我们家的娃儿就好了···然后回头瞄了眼自己的娃儿,不禁摇摇头,叹了口气,辅导熊孩子完成今晚的家庭作业才是现实啊。
在感慨之余你可能会怀疑,真有这样优秀的孩子吗?在这里我要说,上述“天才”儿童是真实存在的。他出身于1800年的德国,名叫卡尔·威特。不过他在出生的时候并未展现过人的天赋,他是早产儿,甚至有些痴傻,并没有像父母想象中的聪明。幸运的是父母并没放弃他,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方法将其培养成智力超群、身体健康、品格健全,全方面发展的“别人家的孩子”。卡尔的父亲老卡尔·威特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本书详细地记载了小卡尔的成长历程,以及老卡尔的教子心得和教育方法。
一、这本书,我们应该怎样读?
这本书在中国读者中引起巨大争议,可以分为两个“阵营”:支持的读者将其奉为“早期教育的必读书目”,是此书教育理念的获益者。抨击的一派称这本书倡导的育儿观念是“伪科学”、内容漏洞百出,缺乏科学依据。但时至今日两个“阵营”的对峙一直到现在都未结束,并没有明确的结论说书中的内容是“对”或“错”。从现实情况看,存在这样的争论是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方法的选择不像做数学题或判断题那么简单;方法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在确保孩子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方法的选择并没有对与错,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老卡尔·威特在执行此套教育方法的初衷并不是要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人都羡慕的天才”、“少年学者”,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身体精神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当读者阅读此书之后,在践行书中的某些观点时要秉承客观、切合实际的原则,不要急功近利也要按照书中的方法,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天才”,现实生活中很多案例都说明: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
”揠苗助长“式教育
读书要取其精华,用理性的态度去选择。这是在阅读任何一本书之前都要坚持的做法。这本书发行的时间距今已经200多年了,其中讨论的某些教育方法我们看起来或许有些过时,但我们可以自动过滤一些过时的教育方式。老卡尔在书中提到的观点,如:“培养优秀的孩子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做起”、“尽最大力气去培养完善的人,这是所有父母及施教者应尽的责任”等。这些观点就算是放到我们现代的社会中依然是经得起推敲的。因此,书中提到的思想和方法在投入到实践阶段时要学会取舍,毕竟我们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健康、快乐、善于学习、品德健全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机器、“高冷的神童”。
二、这本书,我们应该读什么?
这本书可以看作是老卡尔·威特的“带娃儿回忆录”,从书的目录看会发现,其未按照教育方法或者思想去系统分类,而是介绍了小卡尔成长过程中,对其进行智力开发、德育培养等所使用的方法,且通过事例去佐证方法的效果。看似没有体系,但理论与实践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的结合,印证了其在书中提到的观点:“培养优秀的孩子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做起”、“一个孩子从出生婴儿到渐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方方面面的知识都可以算作教育”。
卡尔·威特的带娃经历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小卡尔开始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会犯错、贪玩、任性。只是在他和家人的共同教育下小卡尔改正了不良习惯,从一个资质平平的娃儿逆袭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这本书记录了小卡尔在成长中的故事,很多场景我们会觉得很熟悉,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偷懒不学习”、“这熊孩子又和妹妹打架···”然后会拍腿说,“我家孩子也这样,该咋办呢?这熊孩子真不让人省心”之类的话。虽然在时间上相差200多年,地理上距离有7000多公里,但书中的故事依然能让你感到共鸣!所以对任何一名父母而言:培养一名优秀的娃儿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没有一个娃儿的成长过程是让人“省心”的。这是一场“拉力赛”。该如何赢得这场赛事呢?卡尔·威特的教育经验或许能够帮助你。
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会发现卡尔·威特的教育思想可以归结为三大主要内容:教育要趁早;教育内容要全面;父母要以身作则。以下内容对这三点进行详细说明。
1、教育要趁早
在我国有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英国有句谚语:“给我一个7岁的孩子,我可以告诉你他长大后的样子”。在这本书中,老卡尔·威特提出:“教育早一天,就早一天成功”。这说明,不管是哪个国家,都很注重孩子的学前期教育,但并不否认后天的培养,而是说:成人的基础在其幼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人如同瓷器一样,儿童时期的塑造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幼儿就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予他什么样的塑造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我们会在很多综艺节目看到很多年纪很小的“天才少年”,他们的年纪一般都不超过10岁,甚至更小。他们拥有过目不忘的“超能力”,或者在某一方面展现了过人的“天赋”。我们可能会夸这些孩子“脑子太好使了”。大家有没有思考背后的原因呢?其实,抛开智力因素不谈,一般人经过特殊的训练也可以拥有这方面的“超能力”的,这就要谈到“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我们每个人在出生之日起都具备潜力,但是这种能力受限于递减法则。比如生来具备100%潜在能力的儿童,在他年纪很小的时候就施行理想的教育,那么他就可能成长为一个具备100%能力的人;如果从5岁开始,即使教育的再好,也职能成为80%能力的人;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那他拥有的能力可能只存在60%了。也就是说,教育开始的越晚,儿童实现的能力则相应的减少,这就是所谓的,儿童潜能递减法则。当然拥有100%的潜能只是一个很理想的状态,但教育的最高理想在于,帮助儿童把百分百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
我们这里说的“潜能”不仅包括智力的开发,同时也包括德育的培养。一个人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幼年时期接受的教育,以此类推,一个国家国民的道德素养则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父母对其子女的品德教育。在社会中,经常会看到“碰瓷”、“霸座”的老人,我们会感叹“这个社会怎么了,老人都变坏了”。其实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不良的品性要在小的时候得到及时纠正,不要寄希望于长大后“顺其自然”变好。
那么,怎样才能杜绝孩子潜在潜能的递减呢?毋庸置疑,答案当然是尽早教育。但应该早到什么程度呢?老卡尔的经验是,自出生之日起就开始进行。但现在我们很多宝妈都会进行“胎教”,怀孕期间会听英语、音乐,给肚子中的宝宝讲故事,与老卡尔“在孩子出生15天后就向他灌输词汇”的做法在道理上是基本相同的。虽然孩子的教育要趁早,但在过程中,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能够揠苗助长,所有教育方法的实行都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健康、幸福和快乐为前提。
2、教育的内容要全面
老卡尔在书中提到:一个孩子从出生婴儿到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方方面面的知识都可以算作教育;“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健康、幸福、有朝气。但我们目前学校的教育主要为“应试教育”,老师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所以会忽视孩子品德的培养、性格的塑造,家庭教育在这两个方面承担了绝大部分的责任。举个例子: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宝宝,父母疼,爷爷奶奶爱,外婆外公宠,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没有把握好度就成了溺爱,孩子在后期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表现为独立性差、没有责任心等。家人疼爱孩子本没有错,但给予足够的爱的同时,也要把握分寸,有智慧的去付出爱才会益于孩子的成长。还有的父母认为“分数大于天”、“成绩能说明一切”,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都不重要。不得不说这样的想法是很可怕的。培养出的孩子就算智力超群,但没有好的品质和性格也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人才。
过度溺爱危害多
但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会艳羡某些在智力方面超群的“神童”,对成绩好的孩子赞口不绝,智力因素在无形之中就会放大,我们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时也陷入了这样的误区,将孩子塑造成“温室中的花朵”、“昙花一现的神童”,却殊不知培养一个积极健康、均衡发展、可持续成长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和一己私欲,将孩子培养成“神童”,岂不是反而“害”了他?
3、父母要以身作则
阅读这本书会发现,老卡尔和妻子都全程参与了小卡尔的教育,且各有分工,配合默契。老卡尔负责学习能力、品格的培养,妻子则在小卡尔的性格塑造方面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你可能会感慨小卡尔获得的成就多么不可思议,实际上卡尔·威特本身就是一位博学的人,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善良、贤惠、情绪稳定充满智慧的女人。他们和小卡尔一起旅游、游戏、学习,给小卡尔提供支持和帮助。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点信息:
首先,要参与孩子的成长,给予高质量的陪伴。那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理解:一位妈妈自从生下女儿,就在家做起了全职太太,就是想更好的照顾宝宝,不缺席她的成长。但最近她发现女儿似乎更愿意和外婆亲近,每次外婆来都特别兴奋。这样这位妈妈很不解:明明陪伴女儿最多的是我,为什么却和外婆亲?其实问题就出在陪伴上。据她自己讲,每天陪女儿的时候她一直看电视,偶尔抬头看女儿一眼,女儿说话她经常爱理不理的,一直在敷衍,心情好了就多说两句。她觉得一直在女儿身边就是陪伴了,却没真正的了解过女儿的需求。因此,高质量的陪伴是:要了解对方的需求,确保双方在互动的过程中是参与的、愉快的。在书中老卡尔也介绍了很多高质量陪伴的事例,可以进行参考应用到自己的实践之中。
高质量陪伴要全心全意
其次,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如果你想让孩子好好学习,请你放下手机拿起一本书;如果你想孩子有良好的品德,请你先以身作则,让自己先具备良好的品德。一两的行动胜过一吨的说教,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先成为他们的榜样和模仿的对象吧!
总结
“一想到生为父母,却不需要考试,就感觉太可怕了”。现在很多因缺失家庭教育产生的悲剧浮现在大众的视野。我们在感慨之余会反思:怎样做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呢?其实,不仅是孩子,成人也需要学习啊,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自己的身心也在成长和蜕变,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父母也要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当遇到问题时,做父母的要去沟通、解决,而不是一味的推脱,逃避属于自己的责任。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或许能给你提供经验、介绍方法,书中的育儿观念会让你眼前一亮,但要记住,这个世上只有一个小卡尔,他的成长经历是不能够复制粘贴的。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都是新手,孩子降生时,父母会许下承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爱他,保护他,给予他们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包括教育。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在选择孩子的教育方法时要考虑实际的情况和孩子的个性,做到理智、不盲从,不要让你的“教育”成为孩子成长道路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