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平台看炒币逻辑的衰亡之路

从内容平台看炒币逻辑的衰亡之路_第1张图片

所谓的价值互联网

区块链技术在数年来的野蛮生长下留下了可信的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权益通证这三种工具,给我们带来了对于价值互联网的思考,价值互联网是和信息互联网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从前我们在网络上的一切行为是建立在构建信息网络上的,包括生产信息,传递信息,接受信息,至于我们如何能将信息变现为价值,并没有一种可具体量化的手段。而区块链技术似乎通过这三种工具在近年来不断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基础,给参与者的行为、行为中产生的数据做了价值量化。

具体来说:

智能合约通过计算机语言为网络中的参与者提供了可信的、交易摩擦更低的分工协作网络。

分布式的可信账本为参与者的贡献反馈了绩效分配明细。

权益通证为用户在系统内的分工协作的成果提供了一定的激励手段。

不久以前,我们经常把以通证作为价值媒介的,有着一定的技术支撑、应用场景和商业逻辑的经济场景看做为通证经济的雏形,但是随着大量通证经济场景的尝试,前路堪忧。

从今年开始,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性质的内容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频繁出现,因其组织结构恰好能和通证化的商业模式精准对应。

智能合约可以为内容生态的各方参与者提供了行为的指导;分布式的可信账本能为内容资产的生产者,审核者,传播者,投资者提供一种合理的绩效分配模式;而权益通证最终实现了激励反馈。

更有项目方引入了各种可玩性较高的玩法,将内容当做一种资产来看待,金融行业里的各种思想都可以被应用到内容生态中间去,而智能合约又给了传播者,广告商们提供了很便利的工具。

以上文字,基于对区块链行业的信仰,或许我们仍会比较认可,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或许我们还得加上一个问号。



区块链内容平台目前的状况

目前区块链内容平台的现状却并不乐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平台盈利来源不确定

传统的内容平台通过内容、广告和公关等渠道进行变现、以微博和得到为例:

微博(广告收益为主)

微博的收入主要来自两方面:1)广告与营销(约占87%营收来源):微博将客户类型进一步细分成3块,key account(大客户)、SME(中小广告主)、阿里巴巴;2)增值业务(约占13%营收来源):由3部分构成,VIP会员、游戏、数据授权。

得到(内容付费收入为主)

《得到》算是近两年发展速度很快的一个内容付费平台了,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个数据看到一个现象,从2016年12月至今,得到APP用户数从351万到2000万,增长近6倍;日活用户从27万到73万,增长仅2倍多点。可以看到,内容付费的模式可能慢慢走向了一个瓶颈期,市场呈现了一定的饱和态势。

区块链内容平台的外部利润来源也是广告,但是其核心思想却是炒币逻辑,并且广告的投放也是基于其他项目方的炒币逻辑。那么整个平台的利润来源直接与当前的市场状况挂钩,结论就是极不稳定,后面在炒币逻辑的段落详尽说明。


二、平台的用户质量差

首先,区块链目前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圈子,用户人数增长乏力,在目前状况来看,还有不增反减的趋势,用户基数是其硬伤。

其次,区块链圈子内的用户大部分比较焦躁,薅羊毛的用户占据了绝大多数,这决定了用户的阅读习惯较差,交互数据参考价值较低。

第三,内容创作者普遍素质不高,直接导致了内容质量不高的问题。


三、平台的生存条件恶劣

区块链内容平台的优势是可以通过通证化的模式给予参与者通证激励,但是通证的价值并不容易确立,这是多种原因共同决定的。对于用户而言,如何变现也成为了一个难点,虽说目前有一些平台已经有了一些变现手段,但是就目前的市场状况而言,参与者的并不能呈同比增长趋势,而一部分内容平台已经宣告死亡。



炒币逻辑

区块链内容平台的变现逻辑只有一点,就是炒币。

各类项目方在内容平台内通过各种形式完成其广告的投放,吸引内容平台内的用户持有其代币,刺激用户进行交易。而主要的广告投放手段就是空投和找平台内部的流量主写软文,结果怎样呢?

无法直视。

项目方无论是掏代币还是现金进行项目的宣发,后期靠上所进行套现都能回本,而且周期极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项目方(包括投资方)、内容平台(包括媒体)、交易所三方的利益纠缠最终将矛头直指生态内的所有用户。

最终,用户的钱包被洗劫一空,项目方被榨干,内容平台便无利可图了。

我们经常纠结一个内容平台的通证设计是否合理,但是却并没有看到内容平台自身的造血功能是否健康。殊不知,内容平台利润来源的不稳定才是其最大的隐患。随着区块链项目的恶性发展,当各种项目方的代币全都沦为空气时,还需要纠结什么通证设计呢?



流量为王?

互联网思维的一大核心理念是流量为王,然而流量为王的基础在目前区块链内容平台里是个伪命题。

传统中心化的内容媒体虽然将所有的流量服务于各类的广告商,但是我们不难看到,这些广告商提供的服务大部分是基于用户的需要,用户也可以基于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尽管在利益分配上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但是用户始终还是获取了相对优质的内容。究其本质,中心化的内容平台消耗的是用户的需求。

反观所谓的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内容平台,内容水化,内容同质化情况严重,大部分用户的唯一需求就是希望在区块链的风口中挣钱,然而这种需求,谁来买单?

用户的底层诉求是,我要挣币挣钱,很多早期的区块链玩家靠着撸空投挣了不少零花钱,便以过去的经验作为了行动的指引,在撸币的道路上乐此不疲。然而,平台方的想法却是,我要拉拢项目方,变现用户,所谓的通证只是将用户继续留在平台的一种工具,项目方当然希望通证能保持一定的价值属性,但是,千方百计的通证设计和锁仓规则的建立终究只能延缓通证贬值的生命周期。

治标,不治本。当更多人看清了这个现实后,一个造血功能不完善的体系如何维持一个躯体正常的新城代谢呢?更何况,外面的世界,还有雾霾

前段时间,有个叫做三两知的内容平台经过了几个月的“运筹帷幄”,终于上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而在三两知之前,知币早已在归零之路上看尽了日出日落。他们想当然的以为能复制早期其他内容平台的盈利模式,可没想到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没占据的他们,还没冒头就已经夭折。通证激励的作用在流量逐渐枯竭的体系内已经逐渐失效。

币圈内的流量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三点钟无眠便是一个最好的印证,他们以为币圈一天,世界一年,到头来,时间单向流动的第一性原理再一次抽空了他们内心的充实,填满了虚空。显然,对于他们而言,世间的空气并不够用,于是他们成为了制造空气、吸食空气、贩卖空气的机器,然而这种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更高,他们已经深感不适。

在这次暴跌的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到,币圈的信仰在崩塌,不同于以往的熊市,这次的影响之大,波及范围之广是显而易见的,以太坊曾经用智能合约发币开创了区块链世界融资众筹的新玩法,打开了人们的想象空间,却也埋下了诸多的隐患,无论其初衷如何,其结果却将许多所谓的区块链的先行者带向了一片血海。

曾经在元道孟岩口中的通证经济正在悬崖峭壁边苦苦挣扎,当我们一直希望增量的共识来拯救市场时,现实给了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重击。不因别的,只因炒币逻辑已经走向了衰亡之路,这次,我们应该看清楚了这盛着泡沫的容器,它并没有连通器。



价值互联网

价值互联网本应传递价值,通证经济本应通过一定的激励,减少系统内的摩擦,增加大家的协作效率,我们看到了炒币逻辑的衰亡,却并不能否定通证激励的正面力量。前提是,我们应该放弃炒币逻辑的思想去以创造价值、传递价值的目的做事。而对于内容平台而言,它是传递价值的枢纽,每一个作者都是生产价值的节点,而不是所谓的挖矿者,挖矿这个词本身就错误的引导了用户的行为指向。

通证始终应该是一种工具,它并不应该只是一种货币,它可以作为节点的价值衡量,但是目前的通证却成为了单一的价值导向,这就是炒币逻辑的原罪所在。算法并没有价值观,所以,在机器算法上运营的通证经济模型只应该是绩效考核的参考,而不应该作为价值变现的唯一标尺,至于锁仓机制,锁住的短期的流通量,却锁不住错误价值观的崩塌。因此,价值互联网与区块链技术本无直接关系,价值互联网应该建立在正确价值观的升华之上。

通证本本意指的是一种令牌,持有令牌本应有一定的门槛,持有令牌的人理应具备一定的价值观,在获取价值变现的权利的同时,更多应该承担起传递价值的义务。而有着基础业务和文化支撑的公司或者组织才能将其健康的运行,这是一个健康的通证系统产生力量的基础。

炒币逻辑的衰亡在某个程度来说是价值互联网的架构真正能搭建的前提,通证经济仍然可以成为价值互联网的发动机,只不过我们或许应该重新定义一下通证经济了,通证经济或许应该是以具备一定基础业务场景和文化价值背景作为支撑的,通过分布式协作方式进行节点筛选和分配,以具备一定价值观的节点和其行为作为导向,将基础通证作为绩效考核,以特殊通证作为价值衡量,带动整个生态往利于价值升华的方向发展,进而拉动实体经济的发展的特殊经济模式。



本人设立专题《寻找价值观》

希望优秀的你将你所认同的价值好文收录至此

我将每日择优并文末推荐

从内容平台看炒币逻辑的衰亡之路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内容平台看炒币逻辑的衰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