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喜欢蒋勋老师对明朝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里《闹学》《游园》和《惊梦》的讲解。 这几个章节,常被搬上舞台, 被看成是杜丽娘与柳梦梅这对青年情投意合的美好爱情故事, 借杜丽娘对封建礼教的激烈冲突来表达对自由生活的热切向往。 然而, 如果我们从内在需求来理解杜丽娘, 也许我们会发现, 这个故事正是一个很好的给教育启发的故事-如何帮助孩子打开一个花园的世界。
南安太守杜宝为爱女杜丽娘聘请老师陈最良,教授《诗经》以向丽娘灌输“后妃之德”。 杜丽娘的陪读丫环春香在课堂上处处挑战陈最良。 春香假借上厕所到外面花园游玩一趟回来, 兴致勃勃的禀告丽娘说外面有座大花园, 花红柳绿可美了, 气得陈最良在书塾里追打起春香。
尽管丽娘在陈最良面前“训”了春香, 但是当陈最良一退下, 丽娘迫不及待地向春香询问起花园来, 早已把塾师陈最良的严厉警告“手不许把秋千索拿, 脚不许把花园路踏”忘却。 面对书塾的枯燥与外面的大好风光,深感被困深闺的寂寞, 丽娘欣然随春香同去花园游玩。
初次踏出深闺, 看到花园里百花盛开,姹紫嫣红, 蝶飞蝉鸣,云烟缭绕的湖上游船荡漾, 引起丽娘无限感慨,游兴未尽而归。回家后丽娘忘不了花园的春色, 梦里梦到青年秀才柳梦梅,与其在牡丹亭前相会。
可是好梦不长, 醒来后再也回不去这个梦,自己内心相思之苦无人可诉, 看过外面的世界, 再看到自己还是要回到被困的深闺, 感到自己青春的无望, 最后自杀而死。尽管故事最后是柳梦梅来到牡丹亭并与丽娘的魂灵相会, 众花神为他们的痴情所感动, 帮助丽娘还魂与柳梦梅结为永好。 据说当时很多女孩看了这个戏曲后也纷纷自杀, 更多的是对自己青春的无望, 对自由, 对自己人生的无望。
同样的情况也可以从清代小说《红楼梦》可见, 贾宝玉善长于回归生活本质, 人性情愁的诗词, 恰恰是其父亲贾政最瞧不起的, 因为这些都不能让宝玉长大后考取功名, 而宝玉在他眼里是那么的不学无术。 但恰恰是曹雪芹 (贾宝玉的原形)在家族没落后写出了《红楼梦》这样流传百年的名著。
从这些古典文学里, 我不禁思考, 过份管束的教育带来的结果。 教育是理解而不是管束, 回到自然, 回到生活的本质才是对孩子的滋养。 尽管花园就在身边, 但要是没有活出美好的一面, 是看不到花的。
从古至今, 在我们的教育里, 功名还是那么的重要, 管束和控制的份量还是那么的重, 而孩子的心灵发育成长却往往被忽略, 帮助孩子打开一个花园的世界,一个心灵花园的世界, 对孩子的心灵成长, 人生观的建成是多么的重要。
回归自然, 回归生活的本质, 是打开孩子心灵花园的首要。
正如《牡丹亭》里牡丹艳冠群芳,但不到园林,又怎么知道春色如许?
不走出去又怎么感知雨在你皮肤上的亲吻, 风对你头发的轻抚; 不走进林间, 又怎能用耳朵去谛听树梢的鸟鸣、林间的风声, 小动物的跳窜; 不把脚丫伸入水里, 又怎么觉知小鱼箭一般地躲到石头后, 觉知水的温柔, 怎么欣赏水面上晨光的闪耀......
只有亲自走进大自然, 回归生活, 亲自经历你所做过的事, 所到过的地方, 所有你爱过的人, 才能更好的丰富你的记忆, 期待你的未来。
另外给予孩子理解, 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 他们的成长烦恼, 给予个人最大限度去独立思考和选择才是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