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本励志书,看得你扎心

总有一本励志书,看得你扎心_第1张图片

作为一名中文系毕业的人,虽自觉没有多少文学才华,但内心有那么一点来自学文学的傲娇,总觉得纯文学类的书籍才可读,才是有价值的读物。对于书店摆在最醒目位置的励志类书,机场一大类心灵鸡汤类书从来不屑一看,然而一个机会,我读到赵星(一直特立独行的猫)的《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被这本“励志”类的书,扎心了。

在30岁的人生节点上,经常能碰到很多关于谈论30岁的文字。30岁之前就应该去折腾,那么30岁之后才知道自己要什么;30岁之前应该拼尽全力努力,那么往后的人生才可能不那么艰难,等等。赵星的这本《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也是围绕30岁写的,写出了她初入社会10年的奋斗故事,写出了年轻就该有的拼搏、努力、热血和责任。

读到别人的30岁,才知道自己的30岁这么糟。

不拼劲全力,拿什么谈安逸。前几天和老公聊起来,我说,长这么大我好像没有特别执着努力地做过一件事,当年考研是随大流,没考上也没在意,就去找工作;找工作一波三折,一看有机会稳定下来,就把自己的兴趣也丢了,干了其他行业。老公听了,说那你的人生太不完整了,缺了一大块。你没感受过,经过努力,结果被实现的喜悦;没感受过,自身价值得到体现,自己突然变得强大和自信。老公和我毕业前十年的路完全不同,他经历了最艰苦的工作环境,经历了熬夜辛苦努力工作,自己和家庭面貌得到极大改善,经历了从上海撤回西安重新开始,在西安一切清零再次上路,他的人生前十年听起来折腾,但却很丰富。现在有时候看他懒洋洋的躺在沙发上,一副坐吃山空的样子,我就想,谁让人家年轻时吃过苦呢。而我,面对未拼尽全力的30岁,焦虑、不安突然袭来,曾经的安逸在现在看来是如坐针毡,曾经的不争不取,让生活和梦想都显得捉襟见肘。时间如水流逝,精力变的越来越有限,数数自己徒增的年纪,却记不起有什么牛逼的经历,太悲哀。

你不得不承认,差距就这样拉开了。最近两个朋友的近况,看的我坐立不安,真正明白什么叫人生前十年的差距就此拉开。一个是高中同学,上学时学习中等,现在是一位做国际代购的全职妈妈,朋友圈每天分享的不是给孩子做的美食,就是在哪里旅游,要么就是分享自己健身出来的翘臀和马甲线,还有减到94斤的体重,工作干得如火如荼,生活、亲子一个不拉,如今她已是大家眼中的美食、旅游、健身、时尚、育儿达人。另一个是大学同学,毕业回西部家乡,投身基层工作,最近一次晒朋友圈考上了国家某部位公务员,孩子才刚四个月,推算一下,她应该是在挺着大肚的时候复习考试的。当我们自觉怀孕就可以顺理成章给自己放大假,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时候,有的人却不觉得这段时间有什么特殊,努力照旧;当我们带孩子带的手忙脚乱、灰头土脸的时候,有的人却不但带的很好,还因为带孩子开发出自己的其他潜能。不是别人走的太快,而是你一直给自己理由停止不前,不是别人脑子有多好使,而是他在你每一个放纵自己懒惰的时候,都在一点一滴努力。差距就是这么拉开的。

“挣得钱少,可支配的人生就少”。这句话,是在这本书里看到的最扎心的一句话。金钱在某种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维度,话可能有些绝对,但事实真的是这个样子。想冲动辞职,却可能有好一段时间没工作、没收入,算了,过段儿再说;想旅游,看看账上每一笔有去处的家庭支出,算了,明年再说;想进修,看着高额的费用和需要投入的精力,算了,有钱再说。每一个可以拓展人生半径的想法,都好似和钱有关。时间就在这过段儿再说、明年再说、有钱再说里慢慢流逝,而年纪越大,伺机而动、说走就走的心越来越小,牵绊多了,顾虑就多了。经常想跟自己打一架,多恨呐,为啥年轻时就不好好努力,多赚钱呢?

婚姻,就是我想更努力,为的是在你追求梦想的时候,不用担心家里还要你来负担。很多人问作者赵星,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老公工作也还不错,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挣钱。赵星说自己这么努力,一是觉得婚姻中的两个人应该是平等的,都有共担生活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她希望自己的老公有一天工作干的不开心了,不用因为要负担家庭而委屈自己。她支持他,他要因热爱而工作,而不是其他。

这是爱情最美的样子。

我心疼你,所以我想更努力。

这也是我在婚姻里的体会,有时候看着加班夜归的老公,很希望自己能替他分担,那他就可以不用那么辛苦。

上一个十年,不可逆转,也无需过多悔恨;下一个十年,且行且惜,重新起跑,何时都不算迟。

愿你我在总结下一个十年的时候,都能遗憾少一些,满意多一些。

你可能感兴趣的:(总有一本励志书,看得你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