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膜拜大神时的正确姿势

【晨读感悟】膜拜大神时的正确姿势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面对成功者所谓的经验与智慧时,该用哪种姿势呢?

跪和舔么,不管西瓜芝麻石子还是金子,不管自己是否消化,也不管自己是否过敏,一把抓来,狼吞虎咽全塞进肚子。
很大的可能,没走到成功的终点,就己中毒身亡(他人之蜜糖,也可能是我之砒霜);或早行走错方向(时境异迁,对的早已变错),越走越远。

比较正确的姿势是,不卑不恭的站着。
最好再带一把手术刀,如庖丁解牛般,把大神们的经验与智慧,细细解剖开来。
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哪一些能为自己所用,哪些不能用,然后取有用之用,丢无用之用。

如有人看王健林因为冒险成功了,所以他就得出结论,说成功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冒险。
看稻盛和夫因为做事谨慎躲过了经济危机,所以他就会说谨慎是成功最重要的经验。
那究竟是应该谨慎还是冒险,不能简单的听信一面之词。
王健林的冒险,可能是有底牌的,所以人家敢于冒险,因为他明白风险其实没有这么大。
稻盛和夫的谨慎,是建立在他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所以他的谨慎,在那些激进派看来,反而是一种冒险,因为可能会错失机遇。

我们要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多维度的理解分辩别人的是成功之道。

到底哪些才是有用之用,哪些是无用之用。

先抛开《老子》,无用之大用的观点不说,因为《老子》是写给统治者看,我们照做只会错位。

再抛开庄子的“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不谈。

这里有用之用,
指那些一学或掌握就能给你带来实质性收获的。

如,对理发店学徒来说,学理发,就是对他有用的,是师傅理发的经验手艺。
等学会了,他一边帮别人理发(用)中,一边手艺突飞猛进。他就能靠理发这手艺,养活自已。甚至还能一平方一平方积攒成一套房子。再一月一车轮换成车。再用车和房为底气,娶个媳妇,生个大胖小子,走上金闪闪的人生巅峰。
师傅们的理发经验,就是他人生最大的有用之用。(这属于低智学习)。

而高智学习的最优秀的课代表,外王内圣的王阳明称第一,没人敢称第二

年轻时,因为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认为世上事事物物,都从外在事物中去致知,穷理。

他就去格竹子,他七天七夜盯着竹子聚精会神的凝视,直到最后体力不支倒地,也没格出个什么真知出来。

后面他不再死搬硬套大儒们的经验学知,经过龙场悟道,形成了自己的心学。

成为儒家眼中古今完人,实现了儒家所说的三不朽一一立功、立德、立言。

王阳明取了大儒们的有用的经验学知,弃了不适合自己无用的,才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成功之路。

无用之用,分两种,
第一种,真正无用的东西,却被当成有用去追捧学习。
现从一线城市到八线城市,所有父母追求的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买学区房,上“贵”族学校,学各种如冰球等高大上的,各种贵族的日常生活言行。
此“贵”是昂贵的“贵”,并不是贵族的“贵”。
所有父母都以为,上了贵族学校,吃用玩学贵族一样的东西,自己孩子好象就成了真的贵族了。
结果呢,他们培养出来的,眼高手低,自以为是,当老爸土壕,老妈土鳖的一代假“贵”族。

就那李什么一的,小时候就被送到国外,全方位培养,那冰球打得一个溜,结果打人也很溜,现在只能水泥地上玩跳房子。

而真正贵族该具备的节制、含蓄、超脱,深入骨髓与血液的言谈举止,文化趣味却没习得半分。

第二种,表面看来无用的东西,其实有大用。

有些人近视太利害,只看得见眼皮底下方寸之地,纯淬无利不起早,无色不晚归。
没能立马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带来可观的利益的,就绝对不会去学半点。
储如,读书,健身,英语,写作…,表面看来,不能马上带给你立竿见影的成效。
但在经过长期坚持与熏陶,你看过的每一本书,流过的每一滴汗,走过的每一步……,都会在将来某一天,形成你独有的气质,超凡的谈资,多维的思考能力,独特的大局观。
而这些带来成就你的,是一些你从不敢想的东西。

除了从成功里面采用适合自已的经验,还可以从别人失败中吸取教训,绕过将来要掉下去的坑,这样活着走到终点的可能性,又大了几分。

吴晓波在2001年出版的《大败局》,至今17年了,仍经久不哀,翻版再印。就是因为吴晓波解读了9家著名企业失败案例,探寻中国企业“中国式失败”的基因,做前车之鉴,减少试错成本。

吴伯凡老师说过,失败是常态,成功才是漏网之鱼。

这样,我们在坚持奔向成功的路上,是不是姿势更优美,更云淡风轻。
少了急功近利,少了心急火燎,顺便还能看看美人,闻闻花香。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感悟】膜拜大神时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