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狗,我為自己帶鹽

最近一直都打算寫一篇關於商業產品的文章,因為最近一直沒空,所以只能抽空斷斷續的來寫

其實縱觀現在大的互聯網公司Facebook、Google都是廣告收入占大頭,國內的公司BAT,除了T,BA都是靠廣告活著,唯一一個廣告收入少的是靠遊戲賺錢,也被大家唾罵為售賣精神鴉片

那麼我們先來看互聯網的本質,互聯網其實是做信息傳遞的一個渠道,那麼互聯網的開放性天生就是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那麼我們來看看目前互聯網的幾種變現模式:廣告、內容、增值服務。

在天朝的知識版權狀況的情況下內容付費一直都是一個問題,除了網絡遊戲算是目前靠內容能盈利,視頻和音樂都還在虧錢的泥潭裡面苦苦掙扎。

再看增值服務,天朝用戶向來沒有為工具付費的習慣,所以工具付費的公司想要生存非常困難,就算優秀如美圖秀秀這樣千萬月活的產品,也只能靠賣手機苦苦支撐。那麼那些增值服務是掙錢的,陌陌的直播和陌陌的會員是掙到了大錢的,YY語言和虎牙直播現在也能掙錢,原因嘛,剛需你懂得!

重頭戲來了,廣告!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目前廣告裡面已經細分出來“CPT\CPM\CPC\CPA\CPL\CPS”等收費模式,從最早期的展示廣告(CPT)越來越已成交為導向的(CPS),不同的平台屬性決定了它選擇什麼模式,如果說“效果廣告”是趨勢,那麼其實一個商業化的產品其實既要懂用戶,又要懂客戶,最好還能懂一點經濟學和博弈論,或者至少能明白為什麼競價拍賣最高者只用第二高出價購買。

一個廣告生態一般分為四個部分組成:展示渠道、投放計費系統、客戶系統、銷售管理系統

展示渠道決定了用戶和客戶能看到什麼,其實往往在展示渠道裡面,用戶的理解和客戶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以首頁頂部的廣告位來說,那個位置曝光足夠,但是效果不一定是最好,因為非常依賴客戶提供內容,那麼什麼樣的形式比較好呢?我一直認為結合用戶場景的變現模式是最好的(PS:搜索、篩選和推薦),但是因為投放系統無法做到用戶需求和客戶需求的精準匹配,所以無法避免的會帶來用戶體驗的下降。

有了展示渠道就必然需要投放,因投放系統太複雜,講起來估計有一匹布那麼長,所以就講一些基本概念。一個投放系統首先要有一個資源管理模塊,裡面管理需要投放的素材,素材是可以根據不同渠道展現不同的樣式和內容;既然要做“效果”那麼就需要一個識別用戶行為和意圖的用戶模型,目前好的用戶模型都可以基於機器學習進行迭代,如果需要投放越精準,意味著對用戶隱私收集的越多;有了前面兩模塊需要一個競價模塊,來管理客戶出價,當拿到客戶出價,就能通過用戶意圖識別之後,根據客戶出價來選擇素材的投放。做到這裡還沒有完,還需要一個時時的監控模塊,需要知道每一個渠道和素材的曝光、點擊、收益,如果監控越時時,那麼競價和投放的效率就越高,就可以將單個用戶的請求價值發揮到最大。

一個好的客戶系統其實主要兩個訴求:傳遞產品價值、傻瓜化自助投放。越是互聯網早期階段的區域客戶越關注曝光東南亞客戶非常典型,越是互聯網發達地區越是關注成交,所以日本客戶能按訂單和你結算的一定不按點擊,所以怎麼傳遞“效果”有時候是一件比較複雜的工作,不過我的經驗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說人話”,用客戶能夠理解的內容,用客戶能理解的文字,站在客戶的立場看問題以求共贏。

嚴格上說銷售管理系統不能算廣告系統的一部分,但是為啥我拿來說,其實這個裡面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效果廣告需要給銷售一個指導,開發哪類客戶最有可能產生收益,同時提供售前和售後的支持工具讓銷售的能力精力放在服務客戶上面。

說到最後,廣告其實和普通運營內容沒有區別,只是訴求不一樣而已,需要的人看了就是“內容”,不需要的人看了就是“廣告”,所以取決於是誰來看,一個廣告的好壞除了信息的精準匹配,還有就是是否在和守法經營的企業合作,如果是,其實我就是一個路口派單小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是廣告狗,我為自己帶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