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结构型)总结

结构型模式(Structural Pattern)描述如何将类或者对象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结构,就像搭积木,可以通过简单积木的组合形成复杂的、功能更为强大的结构。

结构型模式分为:
适配器模式(Adapter)
桥接模式(Bridge)
组合模式(Composite)
装饰模式(Decorator)
外观模式(Facade)
代理模式(Proxy)
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

(1)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 :将一个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使接口不兼容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其别名为包装器(Wrapper)。适配器模式既可以作为类结构型模式,也可以作为对象结构型模式。

模式结构:

设计模式(结构型)总结_第1张图片

实例电视机扩展打电话的方法(代码最下面)

设计模式(结构型)总结_第2张图片

优点:

a. 将目标类和适配者类解耦,通过引入一个适配器类来重用现有的适配者类,而无须修改原有代码。
b. 增加了类的透明性和复用性,将具体的实现封装在适配者类中,对于客户端类来说是透明的,而且提高了适配者的复用性。
c. 灵活性和扩展性都非常好,通过使用配置文件,可以很方便地更换适配器,也可以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基础上增加新的适配器类,完全符合“开闭原则”。

(2)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它是一种对象结构型模式,又称为柄体(Handle and Body)模式或接口(Interface)模式。

模式结构:

设计模式(结构型)总结_第3张图片

实例:将大中小三种画笔和两种颜色组合起来(代码最下面)

设计模式(结构型)总结_第4张图片

优点:

a. 分离抽象接口及其实现部分。
b. 桥接模式有时类似于多继承方案,但是多继承方案违背了类的单一职责原则(即一个类只有一个变化的原因),复用性比较差,而且多继承结构中类的个数非常庞大,桥接模式是比多继承方案更好的解决方法。
c. 桥接模式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充性,在两个变化维度中任意扩展一个维度,都不需要修改原有系统。
d. 实现细节对客户透明,可以对用户隐藏实现细节。

缺点:

a. 桥接模式的引入会增加系统的理解与设计难度,由于聚合关联关系建立在抽象层,要求开发者针对抽象进行设计与编程。
b. 桥接模式要求正确识别出系统中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因此其使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代码:设计模式代码<-点这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