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技巧

 求职面谈,提问的重要准则

  你也曾被残酷地miss吗?
  
  又到了求职的季节。满心盼望的新鲜人,上网到人力银行填写资料,无数的信件涌向公司人事部,每张沉默的脸孔,发出同样的讯息:“用我吧,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面对雪片般的求职信函,一式一样的年轻脸孔,人事部门和应征新人的主管也遭遇了相同的烦恼:如何找到最适合公司的人才?尤其,当最热门的管理书籍揭示着“找对人,就什么都对了”的观念后,人事部门的压力无形中也增加了。
    然而,无论再怎样强调“找对人”的理念,在匆促、笼统、量化的求职/筛选过程里,求职者与公司的“梦幻组合”还是难免会miss,彼此留下遗憾。
    有些遗憾是要事后(说不定许多年后)才能得到证明的。我有个记者朋友跑的是立法院路线,表现相当杰出、抢眼,连立委都常拿他的报导做质询。最近另一家报社总编辑出面“挖”他,引发他“不堪回首”的回忆。原来,当年他自大学新闻系毕业,正值报禁开放,他最梦想的就是进这家报社,考了两次试,都在面试被刷掉。面试的总编辑(当然不是现在这个总编辑),断言他不适合往新闻界发展,“理由是我看起来不懂应酬那一套,而跑新闻是要靠应酬手腕的。”这位记者朋友说:“其实多年后我才得知真正的缘由,那两次招考根本就已经内定人选了。”
 被刷掉,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另一位同龄的朋友,则始终不忘“被某大公司刷掉”的复仇念头。后来他进了一家规模较小的公司,勤奋工作,成为那个领域名号响叮当的人物。有次他在分享自己的生命史时说,他偶尔会梦到,自己“衣锦还乡”进入那家大公司,跟当初面试他的人甩下一句“你错了。”我则提供他另类的思考方向,对他来说,被那家大公司刷掉反而成为他发展事业的强烈动机,也成就了自己的生命成绩,所以,“严格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坏事。”
     然而,有多少被刷掉的人,像这位朋友这样“幸运”呢?当一百个、一千个人中只能选一个的残酷事件循环发生,也成为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常态后,许多人的失望、挫折、不解和愤恨其实从未得到处理,也成为隐藏的“心理地雷”。
      从头说来,公司也有着深沉的无奈,这么多求职信,最后还是只能靠经历和学历作为挑选标准,要不是让学历的标准愈来愈高,直接从“硕士”起跳,延长台湾人教育投资成本;就是助长了跳槽风气,让具有经历优势者“赢家通吃”(经历愈好的人,愈有机会得到好工作。)于是,在职场的现实情境里,从无经历、资历,却可能具有潜力的年轻人,就一再地被miss了。
   面谈,问对的问题
   要避免发生miss的遗憾,人事管理界只能务求在应征面谈时“问对问题”,以降低个人偏见的因素。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莫托危楼(Stephan Motowidlo)多年来就一直强调“问对的问题”的重要性,他还提供了三个重要的准则。
      第一个准则:情境。要应征者指出过去的某项特殊经验,可以是任何和他应征的这个工作有关的问题或情境。例如,这个工作和处理愤怒的客户有关,而应征者过去做的是出纳,就可以问他过去和愤怒的客户互动的状况。
     第二个准则:反应。紧随应征者提出的情境或问题,询问他当时的反应、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这名出纳是跟着客户发飙,当然是不祥预兆。
      第三个准则:结果。询问情境或问题最后是如何解决的?应征者是否对公司做出正面的贡献?或者,他的反应是否有损公司的福祉?
      莫托危楼特别强调,最糟糕的标准就是“以貌取人”,包括面谈时的非语言动作讯息,都不是判断这个人工作能力的依据。
 
                                                                    求职面试中切勿自断前程
  你应该不顾一切抓住机会吗?一句话:不能。你会听取这样的意见,尤其是在你职业发展的早期。"去努力获得工作机会。"这意味着:让招聘经理最终确定给你工作机会,然后你在最后一分钟决定是否接受这个机会。在你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你的主要目的是抓住机会(甚至那时更想获得最佳职位),而现在的这个级别的职位不是你要不顾一切抓住的机会,无论你是否真的有兴趣。不要抱有"先抓住再放掉"的观点。
  
  你让用人单位最终确定你为这个职位的人选,向你提供这个工作机会,如果你说"不",你的风险至少是毁了一座桥,如果不是毁了几座桥的话。因为整个面试团队(包括你在内)经过了面试流程的许多阶段,大家都有权指望和认为这个面试的环境是公开的和坦诚的。这是一个相互合作的过程,而不是一场游戏-尤其是在招聘高级管理人员时。
  
  如果你让他们最终决定向你提供工作机会,却满心指望拒绝他们,这会使每个相关的人感到困窘。招聘经理可能会感到受骗了;他们浪费了时间,选错了候选人;他们将转向第二个候选人,希望第二个人没有看到自己不是第一人选的事实。如果你是通过猎头公司去应聘,猎头人员会感到尴尬,因为你拒绝了这个机会,使他受到很大的非议(猎头人员应当时刻了解你对这个机会的看法和顾虑)。更糟糕的是,你会冒着给他人留下不良印象的风险。而你不想这么做。今天,你或许不是很适合这个工作,不适合这个职位,不适合这个机会,不适合这个企业,但是一年以后呢?所有的事情都会变化-而他们记得在这一回合你是如何对待他们的这个事实不会变。谁知道呢?或许那些负责招聘面试过你的人又到你梦寐以求的一流企业工作。
  
  (或许碰巧,有一天你是招聘经理,职责是吸引一名重要的人才。这次机会是你职业发展中的难以令人置信的时刻,因为你被邀请塑造企业的未来,为此你感到自豪。展现在你面前的简历很完美,是真正理想的候选人。你迫不及待地想与她见面。但是等一下!这个名字!是如此的熟悉。哦,现在一切你都想起来了。)
  
  这并不意味着从面试流程开始至最后阶段你都要百分之百同意。你可以考虑其他潜在的机会(这是公平的;招聘经理也正面试着很多的候选人)。对这个职位是否最适合自己,你可能会有保留和担忧,这也很正常。随着相互发现的过程逐渐展开,你也越来越接近做出最后决定的时刻。这是面试的目的。
  
  如果在面试的各个阶段,你有90%的把握确定这个机会适合你职业生涯的下一步发展,那就尽一切可能获得它。如果你认为你有50%的把握认为你不会接受这个机会,让他们最终确定你为合适人选,却没有提醒他们你有可能不接受,这样做是错误的。
  
  如果你通过猎头公司应聘,履行这个责任对你而言会容易一些。你可以对猎头人员直言不讳,而不必担心被他人认为是你个人拒绝了用人单位。但是即使你必须直接与用人单位接触,得体的做法会节省大家的宝贵时间,使得每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感到愉快。"你知道,就我个人而言,我真的喜欢每一个人。在招聘的事情上我很高兴和你一起共事。但是经过慎重的考虑,我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此刻这个工作并不适合我。我真的很抱歉。我很想和你们保持联系。或许未来某个时候我们会再在一起聊一聊。"他们或许仍然会向你提供工作机会,希望作为一个团体,他们能够消除你的顾虑。但是至少你是积极的、坦诚的,让他们知道你不接受这个机会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无论什么原因,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你不会很舒心。
  
  记住:这不仅仅是得到一个新工作的问题。无论你是否接受这个工作,你都应当将每一轮的面试视为逐步建立你的职业发展道路的必要组成部分。每一轮面试都是遇见新人的机会,建立自己的人际网络,与那些有权威的人建立联系,这些人知道通过谁能了解你和你做过的事情。每一轮面试同时也让你见识了在另一个行业和另一个企业内人力资源是如何运作的。这完全是一个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机会。
  
  不要因为你被告之"不行,谢谢",而认为与企业之间的可能性完结。通过得体地处理面试和对方提供工作机会的过程,即使你拒绝了工作机会,你也有可能与相关的企业和个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我知道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候选人因职位不合适而拒绝了工作机会(或者企业拒绝了候选人),后来又有机会,企业又接触这些候选人,结局也很不错。最终,企业和候选人都受益,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小结
  
  ■ 随着你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发展,面试流程也会发生变化。你必须准备好讨论日益复杂的经营问题和人力资源为达成组织的目标应该提供哪些服务。
  
  ■ 你并不一定要知道答案;但是当问题和事情出现在企业内部你的潜在"客户"面前时,你必须能够表明你如何解决问题和处理事情。
  
  ■ 准备好讲故事,以经营问题为开端,讲述你过去曾做过的事情,举例说明你解决过的问题和你为以前的企业作过的贡献。
  
  ■ 准备好提问适当的问题。别人会根据你提出的问题的质量来对你做判断,正如别人根据你对他们问题的回答来评价你一样。
  
  ■ 准备好以专业的态度讨论你期望的薪酬,不要感情用事。
  
  ■ 放松一些。
                          教你夺回面试的主动权

  绝大部分人在求职过程中,都会经历面试环节。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在不断被面试官观察、询问、剖析、评价的过程中,求职者也可借机识别企业。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求职经历。求职者要为接踵而来的笔试、面试和层层复试做各种准备。看起来,求职者处于被动状态,不断地被面试官观察、询问、剖析、评价,其实换个角度看,这个过程也是求职者“面试”企业的绝佳机会。
  
  企业一次次面试应聘者,以期通过应聘者越来越难以事先准备的反应,考察其真实水平。
  
  但是,绝大多数面试官不可能像应聘者一样,做好被“考问”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应聘人员出其不意地使用一两招“进可攻,退可守”的招数,或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抢先一步把企业的家底实实在在地考察一把。
  
  “莎丽”号的故事
  
  这儿先说个小故事。
  
  19世纪末期,航海业蓬勃发展起来。西班牙有个叫大卫的船长,经营着一个巨大的航运集团,控制了通往世界各国的许多航线。在他的航运集团中,运量最大的船“莎丽"号是整个集团的王牌船舰,承担着整个集团最重要的航运任务。但令大卫苦恼的是,一直找不到一位合适的人担任”莎丽“号船长。大卫也曾出重金从航运界中挖了几位经验丰富、有口皆碑的船长来主持”莎丽“号。奇怪的是,每一位船长最后都失败了,他们在其他船队中表现出的骄人能力在这里遭到了严峻挑战。虽然船长们使尽浑身解数,但”莎丽“号的经营业绩仍直线下降。大卫苦苦思索了许久,终于想通了一个事实:不是船长们的能力不行,而是职位设计本身存在缺陷。这个职位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任何一个踏上此职位的人都逃脱不了失败的结局。
  
  “莎丽”号的故事在职场中经常被引用,人们把像“莎丽”号船长这种无人可以胜任的职位称为“守寡式职位”。
  
  识别“守寡式职位”
  
  如果你不幸“撞”上了“守寡式职位”,我的建议是,除非你特别有能耐、有信心,否则还是保守一些较为妥当。那么,怎么来识别“守寡式职位呢”?
  
  一般来说,在面试接近尾声时,面试官出于礼貌或者习惯,往往会询问应聘者是否还有其他问题需要面试官作答。应聘人员千万要把握住这个机会,问1-2个问题,一来让面试官体会到你在来之前做足了功课,反映出你对此次应聘的重视;二来可趁此机会进一步了解所应聘企业、岗位的具体信息。如果没有特别想询问的,我的建议是,你可以问“贵公司为什么会公开招聘某某岗位”——这个问题对识别该岗位是否为“守寡式职位”非常关键。
  
  对企业而言,有些招聘是出于成长的需要,有些是业务扩张的需要,但有些,表面上是由于企业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抱着宁缺勿滥的宗旨一次又一次虚席以待,实质上却是由于岗位设置本身有严重缺陷而导致频繁换人。这就是职场“守寡式岗位”的典型表现。
  
  所以,如果主考官回答这一问题时闪烁其词,或者你从考官的嘴中知道有好几个前任,那么也许你所应聘的职位存在着明显的“模糊地带”,你该慎重了。
  
  识别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个人发展极为重要。一个聪明的求职者,不难在面试过程中过滤出一些关于企业文化的信息,从而判断出企业的环境是否公平,也可以判断出如果就职该企业,上升通道中是否有限制因素。
  
  有时面试官会问应聘者一些健康、婚姻、孩子、家庭等个人生活细节方面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能暴露出企业的某些倾向,其中有些可能是歧视的。对这样的企业,求职者在做出就职决定前,应该慎之又慎。
  
  当然,有些企业的面试官在问这些问题时,主观上并不希望带上“歧视”烙印,可客观效果却事与愿违。这只能说明一点,就是该企业在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前,没有精心设计和规划面试的架构,面试过于随意,从而导致“失误”。这样的企业,其文化也是不完美的,因为作为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决策人员,在处理人的问题上过于随意,对个人来说,对职业发展也非常不利。
  
  总之,面试过程可以成为应聘人员和用人单位相互摸底的环节。对企业来讲,通过面试可以鉴别并且留住心仪的人才;对应聘人员来说,也可以减少许多不确定因素,让自己最终抉择的稳定系数和安全指数大大提高,这样更有利于保持个人职业发展的连贯性。 上一篇:求职面谈,提问的重要准则


                                                                           如何谈薪金问题

  坐在面试官面前拉锯“价格战”。战战兢兢生怕说错一个字,既委屈了自己又失去了机会……工作就要得到应有回报,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面对面试中的薪金问题,求职者总感到头疼发怵。
  
  根据可锐职业顾问近期对求职者面试问题的调查发现,
  
  有73%的职场人士在面试时会碰到“谈薪资”的敏感问题。
  
  专家建议,应届毕业生刚走出校门,在面试前对关于薪金的敏感问题一定要有所准备,免得到时候手足无措。
  
  先谈薪资是种浪费
  
  在宝贵的面试机会中谈薪资是一种浪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给别人一个拒绝你的理由。所以职业顾问不主张在面试时主动和老板谈薪水。但在有些面试中,即使你一再避免谈薪水,面试官还是会要求你正面回答这些问题。这个时候如果还一再推脱,恐怕就要使自己显得软弱了。
  
  如何谈到点子上?
  
  在回答薪金问题的时候,不能乘匹夫之勇乱答一气,要有准备,要有策略:
  
  策略1、把期望值放到行业发展的趋势去
  
  考虑你的专业是什么?人才市场对你这类人才的需求有多大?留意一下你周围的人:你的同学、你的朋友、和你找同一个工作的人,他们能拿多少的薪水?结合公司的情况,取他们中间的一个平均值来考虑你的期望薪资,同时还应该多留意新闻中和本行业有关的报道。
  
  策略2、谈薪水的时候不要拘泥于薪资本身
  
  在面试中谈薪水,是不能“就薪水谈薪水”,要把握适度合理的原则。告诉自己的面试官,薪水不是重要的,你更在乎的是职位本身,你喜欢这份工作;告诉公司你希望公司能了解自己的价值。这样,就能将薪金问题提升到另一个高度,将有助于你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学会给自己留后路
  
  旅游专业的张小姐毕业后来到一家大型的旅游会展公司面试,在业内人事看来,这是一家非常有名气和实力的公司。在面试中,张小姐表现得非常出色,但当面试官问及她期望的薪资的时候,她开出了一个较高的薪水,和该公司提供给新员工的薪水差距较大。面试官明确表示:这样的薪水,本公司不能接受。眼看着面试陷入僵局,自己喜欢的工作就要失去,张小姐又不想自贬身价,于是她一方面先是告诉面试官,薪水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希望能在公司学习、工作;另一方面,她又拿出自己以往的工作经历,并结合会展业的前景进行分析。这个“缓兵之计”很好地缓和了“谈判局势”,使即将结束的面试得到转机,也使张小姐最后求职成功。
  
                                                                关键问题直接辅导
  
  1、典型问题:在我们公司工作,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薪金待遇?
  
  考前辅导:面试前要早做准备,在心里确定好自己希望的薪金范围。先了解该公司的所在地区、所属行业、公司规模,然后尽量了解本行业现在的工资水平。在告之对方自己希望的薪金待遇时,尽可能给出一个你希望的薪水范围,避免说出具体的数字,除非对方有这样的要求。
  
  参考答案:工资并不是我决定是否加盟的唯一因素,如果您一定要我回答,那我当然希望自己的薪水符合我的学历水平和实践经验,我希望自己的工资不低于年薪XX万元。
  
  2、典型问题:你觉得自己每年加薪的幅度是多少?
  
  考前辅导:通常情况下,面试官可以接受的答案是“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保持一致。”除此之外,你还应该提到,自己工作业绩的提高是加薪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答案:我想,自己薪水的提高取决于在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赢利状况,但我也希望自己收入的增长至少和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持一致。
  
  3、典型问题:你愿意降低自己的薪水标准吗?
  
  考前辅导:如果确实非常想得到眼前的这份工作,那开始工作时降低自己的薪金标准是可以考虑的。面对面试官,你要首先强调自己可以把工作做好,并且设法了解公司什么时候能够给你调整工资待遇。此外,对自己的能够承受的工资底限要心中有数,但是不要把这个底限告诉你的面试官。
  
  参考答案:我对这个职位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可以考虑降低自己的薪金标准,但我也希望公司能给我时间让我证明自己的能力。我相信自己可以让公司满意我的工作,如果我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您是否会考虑对我的薪水作一些调整呢?
  
  4、典型问题:从现在开始的三年内,你的薪金目标是什么?
  
  考前辅导:在面试前最好能了解一下同行业从业人员工资的增长情况,如果你能通过朋友打听到这家公司的薪金增长幅度更好。可以对面试官说出一个大概的数字范围或者百分比。
  
  参考答案:我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自己将成为这个行业中的佼佼者,我也希望自己以后的收入能和我的能力相符合。我希望自己的年收入在XX元到XX元之间。
  
  5、典型问题:你认为我们给你提供的薪水如何?
  
  考前辅导:首先确定面试官给出的薪水是公司正式员工的工资,如果是这种情况,要把这个数额和自己的薪金要求相比较,看自己能否接受这个工资待遇。在欧美公司,面试官大都希望应聘者就这个问题和他进行商量;而对于本土公司则相反。
  
  参考答案:您给出的这个数字和我的期望值很接近,但是我心目中的期望稍微要高出一些。我了解公司对于新人工资数额有一定的限制,我们能否谈谈除了工资以外的其它福利待遇? 上一篇:求职面试中切勿自断前程

下一篇:四大秘籍过英语面试关


                                                            面试之后别忘了注意礼仪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衰退,技术的发展,世界发生了许多变化,你的职业生涯在不同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不同的级别不断向前发展,但是基本的礼貌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在面试之后你做的事情对以后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给面试你的人写一封感谢信,这种做法已有数十年,这样做仍然很重要。幸运的是,技术手段使这么做更容易。电子邮件是优先考虑的手段,除非你没有面试官的电子邮箱地址(每一次开始与他们会面时,在初次见面时的常规是索要名片)。你的感谢信应当简洁、中肯,或以不特定的方式切合时机地提及一些面谈的细节(你能感觉到几乎是在套用常规用语,这些感谢信也是这样)。仅仅一段简短的信息感谢他们付出的时间也是很有用的。谈谈一些有关企业好的方面和你遇见的人让你感到愉快的一面。对你听到的企业和其未来的发展表现出兴奋之情。让他们知道你渴望有一天有机会与他们一起工作。当然,如果他们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他们再和你联系。尽量不要用这种陈旧的表达:"请毫不犹豫地问吧。"实际上,谁会犹豫?
  
  尽量不要重复推销自己或过度夸大推销自己。如果你认为你已经失去了这个机会,确信不会得到这个工作,你或许想找机会强调一下面试中积极的一些方面。你不会失去什么,但很可能这么做也没有什么帮助。
  
  然而,不给面试官一封感谢信可能会使你失去在职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极好的机会。这种情况很少见,但是我确实见过我的一位候选人因为没有给面试官一封感谢信而被用人单位拒绝。这个客户告诉我:"这是个出色的候选人。但是他不具备一般的常识,没有继续采取行动加强效果或表示感谢,我不会接受这样的候选人。"用人单位如此走极端的情况很少见,但是为什么要去冒这个险呢?这要求你具备良好的礼貌举止。请花两分钟去做这件事。
  


                                                               提高简历命中率技巧

       随着网络求职的流行和高效,越来越多的人采用这种方式,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抱怨网上求职被搜索率太低,发了简历没有回音,打电话过去询问,对方却说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简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网络求职不可信?招聘信息都是假的吗?

  许多应聘者可能没有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对于聘用者来说,他们从网络上招聘,每一个职位,都会收到上千封通过邮件发送的个人简历,使得他们不得不通过某种技术手段,在电脑当中进行筛选。如果你的简历正巧通过筛选,那你被录用的几率就加大了。如果你的简历没有通过筛选,可能你的简历会保留在对方的人才库中,但不会得到很快的回复。

  职业顾问建议:为了使聘用者能更快的“发现”你,你要学会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以下就为你提供一些相关技巧,可以帮助你提高电子简历的选中几率。

  1、将最重要的信息记录在简历首页的顶部:聘用者首先会将搜索条件定位在对他们最为有用的范围之内,就象他们书写招聘广告一样。另外,许多电脑搜索引擎都以简历第一页顶部的信息为基础,展开搜索。因此,你可以将你的联系方式,关键性的词句,工作目标,工作业绩及近几年的工作经验等重要信息放在此处。

  2、将一些不是很重要的信息放在简历第二页:比如曾经从事过的其他工作,所受教育,或其他如精通小语种等方面的特长。

  3、把关键性语句尽量放在靠近顶部的地方:可以按照这样一种顺序排列:技术方面的能力,行为能力(执行与拓展能力),相关的个人才能(组织能力与创新精神)。当然,还有软件操作能力(MS Project, Word等),团队合作能力及时间管理能力。你所展示的一切技能,都应该让他们意识到你对他们工作的重要性。

  4、明确而详尽的陈述自己的工作职能:例如,陈述自己现在做的工作时,如果是数据库管理员,最好写成“数据库管理员,使用Sybase数据库,处理人力资源、工资单、客户服务等系统”,而不是“使用技术及交流技能为一家成长中的高科技企业工作”,因为后者的描述是非常模棱两可的,别人不清楚你到底会做什么实事。

  5、针对每一项工作,你要考虑清楚聘用者希望你掌握哪些技能:比如作为一名Oracle项目经理,你可以这样列出有关工作技能的关键词列表:“Oracle,开发OracleHR应用程序的项目经理,6个月实现Oracle7.6的团队主管,Oracle工资单应用系统的开发,团队建设者,组织经验,预算管理,月薪80,000元”。这个列表直接产生了13个可能的查询组合--简单而且唯一:Oracle+项目经理,Oracle+开发,Oracle+HR,Oracle+团队主管,等等。你的描述应该直接击中要点,要详细而且符合要求。让聘用者能清楚的知道你的上一份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什么,你又是如何冲破限制,排除困难而取得卓越业绩的。

  在做好这些之后,有两个基本的原则,一是要确保你符合招聘职位的所有要求;二是要明白网络求职的竞争仍然是非常激烈的,要学会跟进,事后礼貌的打个电话去询问,不要害怕被拒绝,这样做会使你更受关注,效益更好。

  最后,在你制作一份电子简历时,有几条基本的电脑知识应牢记在心:尽量用ASCII码来书写,而HTML格式虽然好看,却不是每一台电脑都能读取的。因为键盘上任何字符都是属于ASCII码,超出键盘范围的其他字符就不是了,所以要避免使用。对于字体,使用象宋体这样的简单字体是最好的;页边距可以设置为4.5英寸左右;字符采用左对齐,这样更易于对在线简历进行剪切、粘贴操作。然后将文件保存为.txt格式。
                                               求职面谈,提问的重要准则

  你也曾被残酷地miss吗?
  
  又到了求职的季节。满心盼望的新鲜人,上网到人力银行填写资料,无数的信件涌向公司人事部,每张沉默的脸孔,发出同样的讯息:“用我吧,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面对雪片般的求职信函,一式一样的年轻脸孔,人事部门和应征新人的主管也遭遇了相同的烦恼:如何找到最适合公司的人才?尤其,当最热门的管理书籍揭示着“找对人,就什么都对了”的观念后,人事部门的压力无形中也增加了。
  
  然而,无论再怎样强调“找对人”的理念,在匆促、笼统、量化的求职/筛选过程里,求职者与公司的“梦幻组合”还是难免会miss,彼此留下遗憾。
  
  有些遗憾是要事后(说不定许多年后)才能得到证明的。我有个记者朋友跑的是立法院路线,表现相当杰出、抢眼,连立委都常拿他的报导做质询。最近另一家报社总编辑出面“挖”他,引发他“不堪回首”的回忆。原来,当年他自大学新闻系毕业,正值报禁开放,他最梦想的就是进这家报社,考了两次试,都在面试被刷掉。面试的总编辑(当然不是现在这个总编辑),断言他不适合往新闻界发展,“理由是我看起来不懂应酬那一套,而跑新闻是要靠应酬手腕的。”这位记者朋友说:“其实多年后我才得知真正的缘由,那两次招考根本就已经内定人选了。”
  
  被刷掉,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另一位同龄的朋友,则始终不忘“被某大公司刷掉”的复仇念头。后来他进了一家规模较小的公司,勤奋工作,成为那个领域名号响叮当的人物。有次他在分享自己的生命史时说,他偶尔会梦到,自己“衣锦还乡”进入那家大公司,跟当初面试他的人甩下一句“你错了。”我则提供他另类的思考方向,对他来说,被那家大公司刷掉反而成为他发展事业的强烈动机,也成就了自己的生命成绩,所以,“严格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坏事。”
  
  然而,有多少被刷掉的人,像这位朋友这样“幸运”呢?当一百个、一千个人中只能选一个的残酷事件循环发生,也成为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常态后,许多人的失望、挫折、不解和愤恨其实从未得到处理,也成为隐藏的“心理地雷”。
  
  从头说来,公司也有着深沉的无奈,这么多求职信,最后还是只能靠经历和学历作为挑选标准,要不是让学历的标准愈来愈高,直接从“硕士”起跳,延长台湾人教育投资成本;就是助长了跳槽风气,让具有经历优势者“赢家通吃”(经历愈好的人,愈有机会得到好工作。)于是,在职场的现实情境里,从无经历、资历,却可能具有潜力的年轻人,就一再地被miss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试,工作,招聘,oracle,数据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