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瓷的发展(二)

嘉庆、道光粉彩瓷

嘉庆朝彩瓷以粉彩为主流,陈设器、文房用具、日用器皿以及五供(由两件香罐、两件花抓及一件香炉组成)和法器等都属常见。嘉庆早期的粉彩还有乾隆朝的特点,比较精细,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轧道开光的。“百花不露地”相当精细,个别的甚至是“金地百花”;彩地轧道开光品种的不如乾隆时的精细规整,所绘纹饰有的也显呆滞。嘉庆粉彩瓷常见纹饰有花卉、八宝、云龙、罗汉、婴戏、石榴等。器型有瓶、笔筒、洗、盘、碗、茶壶、戟耳瓶等。粉彩器中有部分器物的内壁和底部施豆瓣绿釉,压凤尾纹粉彩器则仍多见各种色地,如黄、红、绿等。这一时期描金工艺的采用也较为普遍。

总的来说,嘉庆朝粉彩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官窑器中的粉彩开光器为多见;二是继承乾隆制作的压凤尾纹(即轧道工艺)粉彩仍属多见;三是万花堆、百花图画面的器物十分突出;四是在碗类器上也出现了山川风景画;五是碗、盘之类器物的图案以花卉、花果为多,特别突出的是过枝癞瓜的图案,象征着瓜瓞绵绵的吉祥之意。

粉彩瓷的发展(二)_第1张图片
清代 乾隆洋彩百花不落地盖碗

道光朝彩瓷,除了白地粉彩器外,所见有各种色地开光粉彩,而且往往和描金工艺结合。器物除瓶、罐及少量文房用具外,大量的是碗盘等日用器皿,图案以荷花、癞瓜和婴戏图、清装仕女以及各种花蝶虫草为突出。亦常见“吉庆有余”、“麻姑献寿”、“太平有象”等吉祥题材,其中凡属“慎德堂制”、“懈竹主人造”及“种德堂制”款的粉彩器,大多都比较精致。

道光朝粉彩瓷类同于嘉庆朝,只是绘瓜蝶、草虫纹饰的略精。署“慎德堂”款的粉彩器是道光皇帝的私人堂款,相当于官窑器,其工艺较好,要器型有瓶、罐、花盆、盘、碗、灯笼尊、盖碗等。

民国时期的粉彩瓷器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后,为皇室专烧制瓷器的御窑厂停办,全国瓷业进行改良,成立了不少瓷业公司,此时为了维持中国瓷业在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民国初期涌现了大量仿古瓷。上至六朝青瓷,下至唐、五代、宋的名窑名品以及明清御窑典型器几乎无不仿制,而且惟妙惟肖。大量的民国仿品仍旧混迹人间,甚至不少也流往海外。因此,民国时期的仿品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其中粉彩瓷器也是当时生产的主流。

民国时期粉彩瓷器主要是以郭世五仿制的雍、乾粉彩和带有斋堂款识的粉彩最精美,其次是民间收藏的无款或书写清朝各代伪款的粉彩瓷,以及所谓洪宪瓷等。

郭世五仿雍正、仿乾隆的粉彩瓷最为精细,具有雍、乾时彩瓷的风韵。据《景德镇史稿》、《明清瓷器鉴定》、《古玩旧闻》等著作介绍,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曾派郭世五(原名郭葆昌)在景德镇担任陶务监督,是我国陶瓷史上最后一个督陶官。此人在担任督陶官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是发展仿古瓷。由于他常驻景德镇,对窑工熟悉,也有条件用重金聘用制瓷能手。郭氏仿雍正、乾隆的珐琅彩和粉彩瓷,胎质纯白、画工精细、色彩瑰丽。1949年郭氏亲属捐献给故宫博物院的瓷器中,就有多件类似的器物,以瓶为主,瓶体多为撇口灯笼式,器表纹饰主要以人物为主,有婴戏图,麻姑献寿图,高士图以及古代文人喜爱的琴、棋、书、画图案。继承乾隆时的施彩方法,以珐琅彩为主,部分纹饰加施粉彩,画面纹饰精美,生动活泼。其款识均为红彩篆书或楷书“居仁堂制”、“觯斋主人”、“陶务监督郭葆昌谨制”等。这种精品在当时古董界称为“洪宪”瓷或称民国珐琅彩。民国早期“洪宪”瓷已成为郭氏仿品的代称。由于制作水平高,当时“洪宪”瓷名噪一时,不少古董商因此牟取高利。

故宫藏品中还有郭世五专为他自己烧制的仿雍正粉彩瓶,瓶高30厘米左右,洗口、细颈、溜肩、圆腹、圈足,瓶身以下部装饰为主,绘盛开的花卉和草虫、蝴蝶,如海棠菊蝶瓶、百合花草虫蝶瓶、兰花灵芝瓶、牡丹瓶、月季花瓶、梅竹瓶等。瓶底有两种款识,一种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之字款,一种红彩篆书“郭世五”三字款。仿雍正粉彩瓶均通体白釉泛青,色彩有的艳丽,有的淡雅,远效果较为漂亮,具有雍正粉彩的韵味。仔细观赏,足内面有较大鬃眼,蓝色彩料偏黑灰调,彩料表面不光润,与雍正粉彩真品相比则相形见绌。藏品送拍一线拍行(翰海 保利 四季 等)可询,微  一三七五五六七二五三三 (罗先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粉彩瓷的发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