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就算没有玩过你也会听说过,因为在古代七巧板游戏非常盛行。很多文人雅士拿它来消遣娱乐,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把七巧板用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创造能力的教材,有益于幼儿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提到七巧板,相信所有人对它都并不陌生。它和鲁班锁、九连环都是中国古代传统经典的益智玩具。传承到今天,它依然保持了超级深厚和浓重的学习价值,无论是在幼儿园、学校还是家庭,都不失为一种既简单又巧妙的智力开发玩具。
可是,很多的爸爸妈妈们却很少有对七巧板感兴趣,或者说自己本身对七巧板很多都是一知半解,觉得七巧板的拼接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貌似太难了,而且非常抽象。如果让他们和孩子进行七巧板拼图过程中的互动,很多家长都无从下手,也找不到解答问题的办法。
另外,在很多地区的幼升小的面试题中,总会用七巧板来考察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这是因为这种轻便的小玩具,渗透了平面几何的知识,在玩的过程中加深了孩子对图形的分割和组合能力;也拓展了孩子想象空间。比如一个三角形,可以是一顶帽子、一座小山头、还有可以船帆……
所以这篇文章,我想通过解读七巧板的构成特性,让爸爸妈妈们能够和孩子一起更加深刻的了解七巧板,从而遇到此类图形拼搭的游戏时,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题的方法。
七巧板的来源
关于七巧板的来源,这里有个非常有讲究的小故事。我觉得在和孩子玩七巧板之前,可以和孩子们讲一讲这个故事,让他们体会到即使是前年以前的古代人,他们也充满着智慧。
说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也就是请客吃饭的小桌子。
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
后来,又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七巧板的构成基础
现代的七巧板完整图案为一正方形切割为: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小型三角形、一块中形三角形和两块大型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而这七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车、船、桥、房、塔等等,也可以是一些中、英文字母。可一人玩,也可多人进行比赛。利用七巧板可以阐明若干重要几何关系,其原理便是古算术中的“出入相补原理”。
在认识七巧板的第一步,就是需要让孩子们认识这些基本图形,能够叫出它们的名称。此外,还需要向孩子渗透这些图形中的“角度”的概念,尤其是“直角”的概念。因为七巧板拼图中很多需要通过空间想象几个图形的组合,而这些图形组合的根本,一是“边”的组合,其次就是“角”的组合。
七巧板的拼接
步骤1:按照有分割线的图示拼接
第一步,就是让孩子按照有分割线的图示进行搭建。不要觉得这个很简单哦,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前期是一个挑战,比如很多图形需要通过旋转、翻开、倒置等这些行为才能达到正确的拼图
所谓有分割线的图示,就是指图示当中已经给出了成果所需要的七块图形的位置和方向,孩子需要通过观察、比较、空间转化等思维完成作品。
步骤2:按照无分割线的图示拼接
相反的,无分割线就是图示中不会给出孩子每块图形的组成,而是完全只给出成果的轮廓,或者只给出部分内部的分割线。这就要求孩子能够对看不见的图形进行空间组合想象,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就需要调取之前的准备工作的记忆。比如了解每两个图形或者三个图形分别可以组成哪个图形。
类似这样没有分割线提示的图形,解决的突破点就是要发现一个核心基础图形。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必须要找找到一个或者多个固定图形,确定之后,再通过这个固定的基础图形的几条边不断外延,逐步拼接出剩余图形。
七巧板看似简单的七块形状不一的板块,确能拼凑出1600种以上的图案,其中有些是容易拼成的,有些却相当诡秘,还有一些则似是而非充满了矛盾。也正因如此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传承至今。
随着人们不断的创新改进,现在市面上的七巧板有很多种,如:优力优磁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磁性七巧板就是创新改进后的一种,其打破了传统七巧板只能在平整的桌面上进行拼凑的格局。还可以根据拼凑出来的图形做场景画,让七巧板与画画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