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写作,输入与输出

读书与写作,输入与输出_第1张图片
你读了一万遍《葵花宝典》,你不挥刀自宫还是练不成。你知道一万条爱情理论,你不去真正爱一个人,你依然不知道其中的甜蜜心酸。人生有两方向:一个是不断向内输入,一个是不断向外输出。输出脱离输入就成了僵尸;输入脱离输出就成了植物人。所以,必须要经常植物大战僵尸。

最近与L聊天,总结近来的感想,一向有洞见的L,抛出了一个让人思考许久的话题----输入与输出。针对此话题,我的脑细胞在自虐式的反思过程中死了不少,不过还是要感谢L的分享。

L是做培训的,平时喜欢看、喜欢说,喜欢写,所以他修炼了三项爱好来自我提升,分别是看书、演讲、写作,他今年的目标就是围绕以上内容的“三个一”工程:看100本书、做100个演讲、写100篇文章。虽说这三个工程很浩大,我也严重怀疑L的完成情况。

但以输入与输出的角度来看,这三项爱好形成了一种三角形的稳固与平衡,通过看书来输入知识,通过写作来梳理思想,最后再通过演讲来输出观点,这一条知识流通链,贯穿了L的生活与工作,着实帮助他成长了很多,他的文章变得更有角度,他的演讲也变得更有干货,而他本身也变得更加睿智了。不得不承认,“输入和输出”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平衡。

反观自我,也是一个文艺女中年,喜欢读书,看电影,听讲座,每每看到或听到触动内心的内容,顿觉醍醐灌顶,乐得屁颠屁颠的。但这些零碎的信息与知识,就像是破散的拼图,混乱的洒在大脑的某个犄角旮旯,不仅不能派上用场,还会大量的消耗内存空间,究其原因,可能就是没有找到一种输出的方式,因为没有输出,所以就不会主动地对自己的碎片化知识进行整理,任由其混乱无章地摊放在那里。

朋友说我是一个不善于总结和输出的人,有很多经历,却不能把经历变成经验,无法总结出事物的内在规律,也无法总结自己的优势,更别提固化自己的优势,所以寻寻觅觅也找不到自己的在社会上的核心竞争力。

我承认在“输出”上,确实比较懒惰,懒得反思、懒得总结、懒得实践,不会像L那样坚持写文章,也不会执着于某一件事情深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更不会在某些场合滔滔不绝的说出很多令人信服的话语,因为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所以即使“输入”不少杂七杂八的观念,却依然没有“洞见”,就像《后悔无期》里那句经典的台词“听了很多大道理,依旧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但若想要较大的提高,需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输出方式,寻找且坚持的过程是痛苦的,需要打破种种固有的思维与习惯,比如:以前看完一本书,静静地把它放回书柜上就行了,但若想有更好理解,就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可以写书评、可以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又如:以前看完一个TED视频或英文电影,就可以点击关闭按钮去逛淘宝了,但要想积累词汇量,那么还需要从头到尾记录下陌生的单词,然后背诵。光是想象这些繁琐的过程就让人望而生畏,但这就是输出,让人感觉到痛苦的同时,也会提高能力,需要耐得住性子去锻炼。

工作中更需要平衡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输出的过程,需要用到自己的技能与执行力去完成一件件工作事项,在没有相关经验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大量的输入来储备相关方法论和技巧,这些输入可以从看书、聊天、培训中得来,通过用心的观察与领悟,渐渐地形成对这件工作的认知,而后将这些输入应用到的实践中,不失为一个“学用相长”的过程。

比如:你需要做一个公司展示型的ppt,以自己那一点ppt制作经验,要做出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ppt实属不易,此时就需要大量的输入,通过书籍、网络去学习ppt制作的相关知识,包括风格、配色、排版、优化技巧等,同时储备一些ppt模板,以备不时之需。而后的输出就是“借鉴与结合”的过程,结合公司的文字介绍资料与逻辑顺序,借鉴模板的排版与配色方式,出品一个能拿的出手的ppt。如要修炼成一个牛闪闪的ppter,则要坚持“输入与输出”的过程,长此以往才能形成经验。

作为一个半新不旧的职场人,虽然没有深厚的资历与强大的工作能力,但工作后的经历,让我真切的感受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你可以没有好的学历背景,可以没有雄厚的企业的平台,可以没有聪明的头脑与伶俐的口才,但不能缺的就是一颗不断学习的心态,要时常为自己充电,向脑子里输入必要的知识。

同时,工作又不同于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和规则,不能一味地输入,所学的知识需要在实践中用到,需要以一种合适的输出方式来推进工作进程,“沟通协调、时间规划、经验总结”都成了必不可少的程序。所以工作中的输入与输出关系似乎更接地气,因为这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最佳环境,也是快速修炼自我的试验场。

输入和输出,就像是呼吸,一呼一吸,张弛有度,人才能维持健康运转。在精神与能力层面,向内的输入,向外输出,都是不容易的过程,需要“训练、训练、训练”和“坚持、坚持、坚持”,重要的事说三遍,以此来给自己打鸡血!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与写作,输入与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