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生产通常分为三种方式:
BGC(Brand Generated Content,品牌生产内容)
PGC(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
我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型的内容生产做分析,主要是PGC和BGC,在文中我会用专业术语上说的“信息产品”这个词。这里只做简单的分析,因为大面积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这两个原因。
企业生产的所有能够数字化的内容都叫信息产品。比如《华尔街日报》的在线版本上的内容,电影光盘上的内容,股票信息,行业研究报告,网上的学术期刊文章等。
总的来说,导致企业信息生产者的原始拷贝成本上升的原因有两点,主要包括信息产品的成本特征和信息生产者应对市场竞争的策略。
想要了解为什么信息生产者的原始生产成本会上升,首先就要了解信息生产的成本构成结构和信息产品的成本特征。
首先,信息产品不同于传统商品,信息产品的成本结构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信息产品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它的原始拷贝成本(first-copy costs),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复制成本变低,在信息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原始拷贝成本的比例逐渐上升,同时,信息生产者投入的原始拷贝成本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开始增加,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竞争驱动和信息产品的低复制成本。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信息商品的固定成本是沉没成本,而沉没成本通常必须在生产开始以前预付,也就是意味着,一旦停止信息产品的生产,这些成本就永远无法挽回,而停止生产后的信息产品也无法进行销售,更不可能再给企业带来盈利。相当于信息生产者亏损了信息生产过程中所花费的所有成本。
信息商品的可变成本很低,边际成本趋近于0,正是这种低可变成本使得信息产品能够具有巨大的规模经济,也就是只要有大批量的生产和销售就不会亏本的生意。
也正是由于复制成本低,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同类信息的竞争者。
正是如此,同一份信息在市场上或许会有不同的生产者发出,而这些生产者之间会形成一个能够影响信息商品的定价的竞争环境。
竞争的驱动总是会使价格向边际成本移动,商品信息的销售者之间的竞争把价格推向0,也就意味着信息产品的价格将会由于竞争而下降。此时先进入市场的信息生产者,需要在保持自身信息产品竞争优势的同时,击败竞争者。
一些龙头企业为了维护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会对新进入的竞争者实施强力的打压,最明显的手段,就是提高信息产品的原始拷贝成本,使得制作成本让一般的企业难以复制,而在售价上又会以低价销售为主吸引客户,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使得竞争对手只能占有极少部分的市场份额。
其次,随着用户开始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商品的生产更需要增加针对消费者的注意力消费的成本,以及各种各样的营销推广成本,比如版面设计要吸引人,广告宣传要做的有特色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信息商品的原始复制成本的上升。
对于龙头企业来说,即使市场中出现竞争者,只要信息生产者占领着规模经济的大部分市场,那它依旧能够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
也正是因此,信息生产企业需要为原始信息增加价值,其中的表现之一就是提升信息产品的原始拷贝成本以达到在成本上的领导地位,同时通过规模经济控制市场,最终赢得竞争之战。
在我看来,竞争会促使企业做出一系列的举措来留住老客户并且吸引新客户,因此会促使企业进行产品上的革命。
对于信息生产商来说,为了保持市场份额,他们会更加精准的把握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以此来提供给消费者更加个人化的信息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信息的精准度。
然而,原始拷贝成本的上升,在我看来,并不会导致信息质量的提高,除了在某些时候能够看到一些优质的信息内容,更多的时候感觉到的是个人信息的泄露以及信息的重复和再加工。
内容生产成本的上升只会影响信息营销方式和信息生产者对信息的定价策略。
但是,不管产业中的哪几家赢得市场份额,消费者都是最后的赢家,因为既能购买到想要的产品,又能以越来越低的价钱享受充分的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