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10天的共读主题营打卡中,是勤劳的“知了”伴着我一路战胜懒惰,才得以让我信心百倍地完成了接下来的任务。
我觉得我应该向知了学习,人家不怕苦不怕热,别看它个小,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声音犹如长笛,每天都在那激昂高亢地唱着青藏高原。天天不厌其烦地去唤醒那些懒惰的人们。
我也在它的唤醒中顺利的完成了十天的打卡。
一、认知升级
10日下午,拿到《见识》本书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拆开看了。读到没几页时,就感觉这本书,对我们每个人意义都非常重大,它确实是一本长见识的好书,也让我感觉如获至宝。
也让我萌生了逐字酌句来朗读这本书,从来没有像这样饶有兴致地夜里1点多了还想读,
一本好书,可以使我们领略时代领航者的风采,感悟名人大家的智慧,提高见识,改变思维方式。
所以这本书我是一字不差的把它朗读完的,并且做了记录。
二、提前做准备
因为我们农村一到夏天经常停电,我就怕耽误我的大事,怕影响班级集体荣誉,也怕拖了班级后腿。
所以后来的8天,我都是过了凌晨就打卡,我对班长木妈说,我也真是走运,主题营没开始之前,我们这总是停电,等主题营开始后,就没怎么停电了。
提前做准备的好处是,防止以后出什么差错时不至于慌乱。
三、和自己比
记住了吴军老师这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起点,自己和自己比。和与自己同条件的人比,重要的是,每过几年都能够真正上一个台阶。”
是的,我就和自己的昨天比,在读到这本书的第六章,我的心也慢慢豁然开朗,也想着用开放的心态看待事物。
不管走得有多慢,只要我愿意坚持,这就够了。跑得快不代表跑的远,大家都在短跑,我就试试长跑,我坚信坚持跑下来的力量。
四、听了花仙子老师的分享。
中间听了花仙子老师的分享。被花仙子老师的坚持和执着所感动。
花仙子老师说她也是农村人,一直在她家乡种了20多年的花,几十年里一直不忘提升自己。读写了30多年,事业家庭孩子经营的都很成功。
在敬佩花仙子老师之余,同样都是生在农村,感觉自己这几十年都把时间白白浪费掉了,我一定会像花仙子老师学习的。
五、关于点评
以前我总认为自己读书少,认知浅薄,怕闹出笑话,很少给别人点评。
这一次我尝试着给小伙伴们文章点评。也让我得知同桌老董与母亲多年的疏离,在没有妈妈的日子里,女儿的苦,妈妈的苦,也在慢慢的理解中化解。
也让我知道了我也有很多小伙伴们的习惯。就是看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虽然有记录摘抄,但却不去回顾它。
不回顾等于没记录,所以经常回顾还是很重要的。
也喜欢小王子这一句:“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起跑线,不争不抢,不攀不比。”
这句话挺适合我这种乌龟型的慢跑者,无所欲无所求,心静反而有利于做事情。
更让我知道了,丹丹在写清单体也可以这样幽默,我称它为幽默型知识干货。
六、关于点评的事
这次试着给小伙伴们的文章点评,因为怕别人误解,只说好听鼓励的话。
其实不然,我现在才知道,给别人点评文章,不能光说好听的。给别人正确的提出建议,别人是不会产生误会的。
将心比心,就拿我来说吧,只要谁能给我文章提点建议,我恨不能给他磕八个响头,想着日后我还要想方设法去报答他的。
与其说给别人文章提建议是帮助别人,不如说这样做是在帮自己。
我觉着,这年头,愿意给咱们提建议的人,那都是真好人,冒着得罪人的风险,还希望咱们变得更好,这样的好人最值得珍惜。
七、感谢小伙伴们对我的鼓励
非常感谢给我文章点评的小伙伴们,和你们对我的支持鼓励,让我从中又一次认知升级,感谢所有小伙伴们的相伴。
八、读“见识”长了见识
读《见识》读出很多感悟。
一本好书,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弄清心头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并成为更好的人。
比如吴军老师说的:
01、你一生能走多远,与其他外部资源或个人因素相比,一个人的成就首先取决于“见识”。
02.人总有好运气和坏运气,不可能一辈子碰到坏运气,或者总是有好运气。一次好运帮不了你,不用担心永远是厄运。
03.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是比缺钱更可怕的事情。
现在没有钱,不代表以后没有钱。而缺乏这三样东西,后天再获得难度就非常大了,而他们的缺乏,其实跟贫穷没有必要联系。
04 芝麻和西瓜,懂得取舍,小舍而大得。捡西瓜并不难,因为大家都喜欢捡芝麻。舍弃无关紧要的事情,不做也并不影响什么办大事。
05、不做选择的幸福。人的选择太多,反而几乎成本大,多的选择让人浮躁,无法更好的将精力,专注于一件事上。
06. 主动往上努力,当你主动为自己的工作往上努力,你就会有一个目标,然后你需要一步一步去执行。当你做到比同龄人好不少的时候,可能实际你的贡献比他大十倍。
喜欢书中撒切尔夫人的一段话:
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
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
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这次参加共读主题营对我影响很大,限于字数书中有许多学习到的知识点,以后值得我们去反复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