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今天我们继续聊本草。
先把内容请出来,“欲疗病,先察其原,先候病机。五藏未虚,六府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
简单的说,今天的内容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说“为什么老有人说中医治本”。 后部分是讲的扁鹊见齐恒公的故事。
也给大家提个醒,从今天起,我们会讲到中医的一些治疗原则、服药方法,疾病名称,以及中医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标准。里边会有很多专用名词,如果大家有听不懂的就说一下哈。比如今天可能会说到: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预后等。我能解释的及时给予解答。有一些也是我还要继续学习体会的就和大家共同学习吧!
我们从前三句开始吧:“欲疗病,先察其原,先候病机。”很简单吧,要治疗疾病,一定要先找到疾病的原因,把握疾病的病机。
好了,出现了专用名称,病因,病机。病因好说就是发病的原因,病机也容易就是疾病的过程的机理。举个例子,风寒袭肺导致肺失宣泄之咳嗽,这里如果看咳嗽这个病,风寒袭肺是病因,肺失宣泄是病机(又来新名词了,风寒袭肺,肺失宣泄),这部分咱们不讲太多,很有兴趣的这就是家庭作业了。
但是,“先察其原,先候病机”看似平淡之极吧。
“先察其原,先候病机”看似平淡,实则是中医药的精髓,能够准确的察其源,候其机,这也是医家毕生的追求。
看着很简单吧,说着也简单,不知道大家给自己看过病没有。
看似很简单,但是要在临床中使用的时候,就不是说说这么简单的了,我想,所谓“知易行难”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我记得阳光老师以前说过“一个真正的中医,肯定是会越来越谦虚的。因为越学就越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非常多。越学就越觉得自己无能。”
这也是现在我自己的心路写照。
《内经》讲,“治病必求于本”,“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其实也是说的这个意思。
这估计就是很多人都说中医治本的原因吧 。
但是补充一句,中医也有很多时候是在对因治疗、对症治疗,甚至是治病的。 治本,这也不得不说是有一些误解的。这是前半句 咱们就讲这么多吧 。
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 大家应该都学过。至于见的是齐桓公还是蔡桓公 前段时间我去开会,一个老师也讲这个问题 下边有人就说是见的蔡桓公 。大家有兴趣去了解一下,看看是哪个公吧 。
回到经文“五藏未虚,六府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
我们来看看前半句。只要五脏功能未虚,六腑功能未衰竭,血脉流通正常,精神没有涣散,服用适宜的药物必然就有效果。
再看,扁鹊见齐桓公的内容讲的: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再看看今天的俗话“没病都被你医出病了”今天这句话变味了。 不再是医生对患者善意提醒,而是患者的抱怨了。 医生德行,社会风气 。
我们接着讲中间半句。
若病已成,可得半愈;如果疾病已经形成了,服用适宜的药物,疾病也可好一半。
再看扁鹊见齐桓公。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桓侯又不高兴了。
群友问:胡老师,请问为什么是一半呢?是说表面看上去好了,其实还没有好全吗?
先生:对了,你看疾病都已经形成了,咱们不及时治疗,疾病就会传变,是服了药咱们能把病全部治好吗? 伤及的正气如何才能补得回来呢?
五脏藏精气,六腑受水谷,精气未虚,水谷未竭,尚有可为,既虚而竭,则无能为力矣!
我们总想着,亏了身体,生病了,吃药补回来。但是吃药真的能补回来吗?
大夫在群里让大家该睡觉的、该放下工作的。
上工治未病之病,中工治欲病之病,下工治已病之病。
《内经》也讲:“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咱们看最后半句。病势已过,命将难全。
如果疾病很严重了,病势超过了药物所能挽救的地步,那治疗起来就很困难了,生命也将很难挽救了。
再看看扁鹊见齐桓公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
扁鹊见到齐桓公,掉头就走了。等到体痛的时候再去叫扁鹊,扁鹊都跑到秦国了!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此处经文给我们启示就是,1、有病要早治;2、生了病,不能完全依赖药物的作用,或者想着吃了药就会好的,正气不足的情况下,要想靠吃药把身体补起来是不行的,只有正气足,再加一点药物,机体才有驱邪愈病的内在能力。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这些道理不单单是医书上讲,本草上讲,其实很多人都知道。
今天的经文就讲到这里吧 我们下次讲讲用药、服药的原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