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效应】当韭菜不是自己的错,而是韭菜的命

这是一个足矣颠覆我之前认知的思维——影响投资战绩的不只是投资技术,还有投资决定的心理偏误。本文内容来源于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这是一篇复盘文章。

在极短的时间内,人们在做投资选择时,会倾向于选择那种语言表述听上去更美的投资。比如我只是暂时浮亏,我买的都是绩优股,一定能涨回来的。一旦有了出货的想法时,先卖出的是赚了钱的那支股票。

这种直觉式的简单思考,对复杂的事物拆解,然后在一个窄框架下快速决策的方式,是我们在投资中的默认思考方式,它最简单,最直接,最容易。

不过,这种思考方式也陷入了所谓的窄框架中,比如上面案例中涉及到的心理账户,处置效应,过度自信

推断式的复杂思考系统,会对事物进行推演、分析,在一个宽框架下进行谨慎决策。显然这种方式比窄思维模式更难以实操。

那么,要如何激发宽框架思维方式呢?一个是多元化思考,另一个是慢思考。

多元化思考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比如芒格,他在思考某个企业时,除了商业利润,现金流,行业竞争这些基本的商业分析之外,还着重从生物学,哲学,心理学等角度考虑。

慢思考,要抑制住自己瞬间决策的冲动。三思而后行。在投资中就是别看到涨就高兴,一看到跌就失落。

两种思维各有利弊,不能一棍子打死某种。

窄框架的优势在于快思考、凭直觉,宽框架的优势在于慢思考、理性。通过学习和刻意练习是可以做到把宽框架下能做的事,变得更高效的,这似乎也是一种权衡的美。

窄的好处,可以使你的投资纪律更容易实现。有一个之前听的很好的案例:37%分界线,即可以克服框架的拖延,也可以克服窄框架的偏激。比如走过一片麦地,要找到中间最高的一棵,窄框架可能上来就拔一根,往下走发现还有很多更高的;宽框架则是走到最后随便拔了一根,出来发现还远不如前面的某些高。

如何平衡宽窄的边界呢?就是前37%的长度或时间观察,之后一旦发现有好于前面中最好的,马上决定。似乎找结婚对象的时候也是如此,深入了解过的前三个人可能都会分手,从引四个开始有好于前三个的,马上选择。

时间记录(单位:分)

整理语言 26

你可能感兴趣的:(【框架效应】当韭菜不是自己的错,而是韭菜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