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
前言 两千年往复的学术之殇
第一部 集权洗脑术:政教合一体系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公元200年,西汉到东汉)
第一章汉高祖的皇帝危机(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41年)
一场荒唐的演出
失控的帝国
集权帝国的根本哲学问题
初步神化方案
第二章皇帝神化运动(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
熬过秦火的儒家
前言 两千年往复的学术之殇
汉代为解决皇帝的合法性,产生了“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这种大一统的哲学体系束缚了社会思想,它的基础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从信仰上将皇帝与宇宙真理结合在一起;
第二:将先秦儒家的礼法与阴阳家的宇宙观,法家的权术结合起来,形成了汉代的鹰纬、祥瑞、灾异等观念;
第三:官方的教育体系,选官制度以及有儒教理论影响的司法体系,对人类生活产生根本影响。
西汉之后的中国哲学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始于西汉,经过东汉、魏晋,南北朝于隋唐;第二个时期是从宋代一直到今天。每一个时期又分为四个阶段,建立期,庸俗期,反抗期,变异期。本书从秦汉统一开始讲解哲学发展的来龙去脉,了解哲学的演化以及与政治互动的奥秘,这点不同于一般的哲学历史。
第一部 集权洗脑术:政教合一体系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公元200年,西汉到东汉)
第一章汉高祖的皇帝危机(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41年)
为解决皇帝的合法性,叔孙通用“礼仪”来固化统治地位,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法家通过加强权力,道家则采取放松控制以维持政体,但是这些举措都无法解决“为什么只有刘氏是黄帝”的问题,如此情势下儒家便应运而生。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叔孙通这个人的经历。他从秦二世到刘邦,似乎他的际遇没有好过,频繁地如丧家犬般的换着主子,当赞叹他的命运多舛时,没有想到在战争结束后,他竟然转运了!
一场荒唐的演出
诸侯国之间的纷争给了刘邦时机以击败项羽,但在初建国时的分封制造成了过于碎片化的社会秩序。为了稳定功臣,刘邦不得已采用周王朝式的帝国制度,这与他的理想相去较远。曾一起打拼江山的幕僚们也并没有给予这个曾经是带头大哥如今是皇帝的刘邦应有的尊重,他们真是各自为政。叔孙通求见刘邦,汉帝国的规矩出谋划策。他认为应当首先用“礼仪”来规制大臣们的行为。他借着秦朝为官的经验,用带有秦朝风格的儒家礼仪来规范群臣的举止,在一个武夫当道的局势下,文盲更容易被塑造。这个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表面上皇帝树立了高高在上的威严,但实际上却让这个政权离心离德了。
失控的帝国
秦朝高度集中的集权制度并不是一种成功的模式,汉朝初期的分封制正是人们旧有习惯的体现。刘邦大一统的思想在礼仪大表演之后暴露无遗。刘邦与异姓王之间的冲突也愈加剧烈,先后灭了楚王韩信,赵王张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在刘邦死后,即便是一起征战的亲信,吕太后也无法给予完全的信任。对此作者给出的理由是人们对于社稷制度不确定性的疑惑。这种平民当上皇帝的事实妄图通过儒家礼仪与神授的做法并没有取得固定作用。人们始终无法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个皇帝。
集权帝国的根本哲学问题
依附于政治的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他首先要解决的是统治问题。汉文帝后道家与法家的观点占据汉朝主流。两派是务实主义,都承认刘氏政权没有必要性和巩固性。两家认为只要用现实性来替代编造的理论,让这个制度生存的足够长就可以稳定政权。但两者有不同的思路来维持社会稳:道家主张放松社会控制,法家主张加强社会控制。晁错(阳儒阴法)是此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措施,“削藩“是其最著名的主张,体现了其法家功利主义的观点。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是曹参,汉文帝和窦皇后,“黄老之术”认为必须解决经济问题,待人们生活改善安稳之后,便不会动摇这个政体。道家与法家的做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种针对行为举止的方法不可能彻底解决“皇帝合法性”的问题。只有思想控制才能真正让人们相信皇帝是天命所授,这便出现了儒教。
初步神化方案
陆贾和贾谊是“黄老之术”向儒教过渡时期的两个重要人物。陆贾的《新语》以儒家的框架为基础,提出了治国之道:“仁义”“无为”,其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一:参考先秦阴阳学家成果,认为圣人应根据宇宙规律来治理国家;二:据孟子理论提出了必须实行仁义;三:“无为而治”才可“仁义”。陆贾理论最重要的是其宇宙论,暗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但并没有明确说明皇帝的合法性。贾谊借用叔孙通的礼仪外表,继承陆贾的仁义思想,将神秘主义纳入礼仪规则中,将皇朝循环与阴阳五行、宇宙扯上关系,采用儒家思想的“仁义”,从而把权朝塑造成了天命所归。但他的思想并没有被汉文帝所采纳,汉初仍是大行“黄老之术”。
皇帝神化运动(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
西汉《春秋公羊传》提倡“微言大义”,大一统政治进化论符合了西汉王朝的需要。董仲舒将阴阳学说杂入儒家学说,提倡“天人合一”,解决了“只有刘氏才能当皇帝”的问题。”稷下学派“的齐学便是在齐地改造过的儒家。公孙弘师从胡毋生读到了《春秋公羊传》,在汉武帝后用各种借口(诛首恶,责知诛率,原心定罪)灭掉了王义偃家族和游侠郭解,此时期所谓的春秋决狱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但人们对公孙弘的如此得宠却仍不得解。
熬过秦火的儒家
汉武帝生于太平年代,没有军功,没有经过动荡社会,他迫切需要一套理论将黄帝神话。以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为代表的在野派别-儒家,便将”黄老之术“取而代之。先秦文化口口相传的传统以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儒家典籍彻底零散。孔子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据周朝文字整理成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这正是儒家形成的标志。”焚书坑儒“后“乐”消失,其它各经也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流传最广。这其中,只有《春秋公羊传》爆得大名,代替了人们普遍认知的儒家学问。
将“皇帝如何合法性”的问题作为主线,围绕为政治统治的思想,一步步由浅入深来阐述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比起一般的哲学发展史讲述,更有对历史发展必然性的不一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