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与设计模式之代理模式和装饰器模式

python与设计模式之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定义如下:为某对象提供一个代理,以控制对此对象的访问和控制。代理模式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对抽象主题类进行代理,而尽量不要对加过修饰和方法的子类代理。

 

代理模式是一种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模式,在多个著名的开源软件和当前多个著名的互联网产品后台程序中都有所应用。下面我们用一个抽象化的简单例子,来说明代理模式。

首先,构造一个网络服务器:

 

#该服务器接受如下格式数据,addr代表地址,content代表接收的信息内容
info_struct=dict()
info_struct["addr"]=10000
info_struct["content"]=""
class Server(object):
    content=""
    def recv(self,info):
        pass
    def send(self,info):
        pass
    def show(self):
        pass
class infoServer(Server):
    def recv(self,info):
        self.content=info
        return "recv OK!"
    def send(self,info):
        pass
    def show(self):
        print("SHOW:%s"%self.content)

infoServer有接收和发送的功能,发送功能由于暂时用不到,故保留。另外新加一个接口show,用来展示服务器接收的内容。接收的数据格式必须如info_struct所示,服务器仅接受info_struct的content字段。

那么,如何给这个服务器设置一个白名单,使得只有白名单里的地址可以访问服务器呢?修改Server结构是个方法,但这显然不符合软件设计原则中的单一职责原则。在此基础之上,使用代理,是个不错的方法。代理配置如下:

class serverProxy(object):
    pass
class infoServerProxy(serverProxy):
    server=""
    def __init__(self,server):
        self.server=server
    def recv(self,info):
        return self.server.recv(info)
    def show(self):
        self.server.show()

class whiteInfoServerProxy(infoServerProxy):
    white_list=[]
    def recv(self,info):
        try:
            assert type(info)==dict
        except:
            return "info structure is not correct"
        addr=info.get("addr",0)
        if not addr in self.white_list:
            return "Your address is not in the white list."
        else:
            content=info.get("content","")
            return self.server.recv(content)
    def addWhite(self,addr):
        self.white_list.append(addr)
    def rmvWhite(self,addr):
        self.white_list.remove(addr)
    def clearWhite(self):
        self.white_list=[]

代理中有一个server字段,控制代理的服务器对象,infoServerProxy充当Server的直接接口代理,而whiteInfoServerProxy直接继承了infoServerProxy对象,同时加入了white_list和对白名单的操作。这样,在场景中通过对白名单代理的访问,就可以实现服务器的白名单访问了。

if  __name__=="__main__":
    info_struct = dict()
    info_struct["addr"] = 10010
    info_struct["content"] = "Hello World!"
    info_server = infoServer()
    info_server_proxy = whiteInfoServerProxy(info_server)

    prin(info_server_proxy.recv(info_struct))
    info_server_proxy.show()
    info_server_proxy.addWhite(10010)

    print(info_server_proxy.recv(info_struct))
    info_server_proxy.show()

 

如上例中,如果有一个xServer继承了Server,并新加了方法xMethod,xServer的代理应以Server为主题进行设计,而尽量不要以xServer为主题,以xServer为主题的代理可以从ServerProxy继承并添加对应的方法。
python与设计模式之代理模式和装饰器模式_第1张图片
在JAVA中,讲到代理模式,不得不会提到动态代理。动态代理是实现AOP(面向切面编程)的重要实现手段。

而在Python中,很少会提到动态代理,而AOP则会以装饰器模式实现。

代理模式的优点:
1、职责清晰:非常符合单一职责原则,主题对象实现真实业务逻辑,而非本职责的事务,交由代理完成;
2、扩展性强:面对主题对象可能会有的改变,代理模式在不改变对外接口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扩展;
3、保证主题对象的处理逻辑:代理可以通过检查参数的方式,保证主题对象的处理逻辑输入在理想范围内。
 

应用场景:
1、针对某特定对象进行功能和增强性扩展。如IP防火墙、远程访问代理等技术的应用;
2、对主题对象进行保护。如大流量代理,安全代理等;
3、减轻主题对象负载。如权限代理等。

 

代理模式的缺点:

1、可能会降低整体业务的处理效率和速度。

 

Python与设计模式之装饰器模式

装饰器模式: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

在增加功能方面,装饰器模式比生成子类更为灵活。
python与设计模式之代理模式和装饰器模式_第2张图片
装饰器模式和上面说到的代理模式非常相似,可以认为,装饰器模式就是代理模式的一个特殊应用,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具有相同的接口,不同点是代理模式侧重对主题类的过程的控制,而装饰模式则侧重对类功能的加强或减弱。


上一次说到,JAVA中的动态代理模式,是实现AOP的重要手段。而在Python中,AOP通过装饰器模式实现更为简洁和方便。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AOP?

AOP即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中文翻译为面向切面的编程,它的含义可以解释为:如果几个或更多个逻辑过程中(这类逻辑过程可能位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接口当中),有重复的操作行为,就可以将这些行为提取出来(即形成切面),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

举例子说,系统中需要在各个地方打印日志,就可以将打印日志这一操作提取出来,作为切面进行统一维护。

从编程思想的关系来看,可以认为AOP和OOP(面向对象的编程)是并列关系,二者是可以替换的,也可以结合起来用。实际上,在Python语言中,是天然支持装饰器的,如下例:

def log(func):
    def wrapper(*args, **kw):
        print('call %s():' % func.__name__)
        return func(*args, **kw)
    return wrapper

@log
def now():
    print('2019-06-04')
if  __name__=="__main__":
    now()

打印如下:
call now():
2019 06 04

如果要在快餐点餐系统中打印日志,该如何进行AOP改造呢?可以借助类的静态方法或者类方法来实现:

class LogManager:
    @staticmethod
    def log(func):
        def wrapper(*args):
            print("Visit Func %s"%func.__name__)
            return func(*args)
        return wrapper

在需要打印日志的地方直接@LogManager.log,即可打印出访问的日志信息。如,在beverage类的函数前加上@LogManager.log,场景类保持不变

则打印结果如下:
Visit Func getName
Name:coke
Visit Func getPrice
Price:4.0
Visit Func getName
Name:coke +ice
Visit Func getPrice
Price:4.3

实例 

又提到了那个快餐点餐系统,不过今天我们只以其中的一个类作为主角:饮料类。首先,回忆下饮料类:

class Beverage():
    name = ""
    price = 0.0
    type = "BEVERAGE"
    def getPrice(self):
        return self.price
    def setPrice(self, price):
        self.price = price
    def getName(self):
        return self.name


class coke(Beverage):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coke"
        self.price = 4.0


class milk(Beverage):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milk"
        self.price = 5.0

除了基本配置,快餐店卖可乐时,可以选择加冰,如果加冰的话,要在原价上加0.3元;卖牛奶时,可以选择加糖,如果加糖的话,要原价上加0.5元。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选择装饰器模式来解决这一类的问题。首先,定义装饰器类:

class drinkDecorator(object):
    def getName(self):
        pass
    def getPrice(self):
        pass

class iceDecorator(drinkDecorator):
    def __init__(self,beverage):
        self.beverage=beverage
    def getName(self):
        return self.beverage.getName()+" +ice"
    def getPrice(self):
        return self.beverage.getPrice()+0.3
    
class sugarDecorator(drinkDecorator):
    def __init__(self,beverage):
        self.beverage=beverage
    def getName(self):
        return self.beverage.getName()+" +sugar"
    def getPrice(self):
        return self.beverage.getPrice()+0.5

构建好装饰器后,在具体的业务场景中,就可以与饮料类进行关联。以可乐+冰为例,示例业务场景如下:

if  __name__=="__main__":
    coke_cola=coke()
    print("Name:%s"%coke_cola.getName())
    print("Price:%s"%coke_cola.getPrice())
    ice_coke=iceDecorator(coke_cola))
    print("Name:%s" % ice_coke.getName())
    print("Price:%s" % ice_coke.getPrice())

打印结果如下:
Name:coke
Price:4.0
Name:coke +ice
Price:4.3

 

装饰器模式的优点:
1、装饰器模式是继承方式的一个替代方案,可以轻量级的扩展被装饰对象的功能;
2、Python的装饰器模式是实现AOP的一种方式,便于相同操作位于不同调用位置的统一管理。
应用场景:
1、需要扩展、增强或者减弱一个类的功能,如本例。

装饰器模式的缺点

1、多层装饰器的调试和维护有比较大的困难。

 

你可能感兴趣的:(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