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媒体报道,海底捞某些门店的菜品除了少部分维持原价,大部分都涨价了。
随后,广大网民纷纷对此发表了看法。
有人表示理解,理由是餐饮业在疫情期间损失巨大,此前也有一些餐饮业老板表达了资金链断裂的担忧,因此在疫情过后,适当的涨价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无可非议。
也有人表示无所谓的,持这种观点的要么是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要么是对海底捞无感的路人,总之都不是海底捞的主要消费群体。
当然,更多的人表示不理解,甚至持反对态度。这些人认为在疫情期间,遭受损失的不仅仅是餐饮业,还有广大的消费者,他们之中的有些人甚至连工作都丢了,因此他们认为海底捞在这个时候涨价“伤了他们的感情”,表示不支持。
迫于舆论压力,海底捞在涨价没多久之后,就匆匆忙忙发了个致歉声明。
那么,海底捞涨价,到底有没有错呢?如果有错,又错在哪里呢?
今天,我就斗胆说几句。
从商业的角度看,海底捞涨价是非常正常的商业行为,既然是合法合规的商业行为,那么就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只要海底捞觉得这样的行为可以给他带来更多的利润,或者说可以从中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那么只要是在法律法规下所采取的商业行为,包括涨价,都是天经地义,无可非议的。
因为海底捞毕竟并不属于必需品,既然不是必需品,那么说白了就是可有可无的了,就算价格涨上天,消费者也不会因此而饿死,最多只是少了一些口福而已,所以说到底,海底捞涨价并不会触动到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不应该被打上趁火打劫的标签。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觉得涨价后的价格接受不了,那么完全可以抛弃海底捞,转身走进“天上捞”,甚至“月球捞”。
海底捞有涨价的自由,消费者有不消费的自由,这是市场经济下商家和消费者的基本权利,也本应该是司空见惯的经济现象才对。
没有什么值得说三道四的。
我们再从商业回报的角度,来分析下海底捞这次涨价行为的利与弊吧。
在我看来,海底捞的这波涨价行为是弊大于利的。
海底捞这次涨价的幅度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大的,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消费能力上,一时半会都是难以接受的。
更何况因为疫情的原因,导致这其中的很多人的收入都有所下降,因此就更降低了这部分人的消费欲望了。
除此之外,消费者对涨价行为的不满情绪,也会如洪水一般,冲垮品牌的好感度,使海底捞多年积攒的良好口碑毁于一旦。
正因为如此,海底捞才在民情汹涌的时候,急急忙忙地跑出来发了个致歉声明。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海底捞内部对于这次涨价行动的定性,显然是称不上成功,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
归根到底,是海底捞高估了消费者的忠诚度和消费能力,以及在不恰当的时间点做了原本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赔了夫人又折兵。
因此,如果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海底捞确实是错了,错在错误的决策,因为这个决策并不能给海底捞带来应有的商业价值,反而招来了不少骂声。
但是从涨价的动机上来看,我认为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没有必要横加指责。毕竟海底捞并不是必需品,吃不起海底捞,大不了再换家店就是了。不能既享受对方的服务,又限制对方涨价的权利,这是赤裸裸的流氓行为,不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