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离我们有多远?

故事,离我们有多远?_第1张图片

【从什么时候起,不再听故事了?】

小时候,每天临睡前,我总喜欢缠着爸爸讲故事。爸爸是语文老师,一位“孔乙己”般热爱古诗词、古文字、古汉语的语文老师。他的睡前故事,自然也与众不同。

他讲的是苏轼和苏小妹互相作诗对骂的俏皮;观音与韦陀对面夫妻的神奇;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惆怅……这些似真似幻的传奇典故,在爸爸浑厚的嗓音下,总是格外引人入胜。

我总喜欢在听完故事后,再让爸爸念那首“蝴蝶”的诗。这实际上是一首名为《野鸟啼》长歌,每二字一连,共130对叠字。

“野鸟啼,野鸟啼时时有思。有思春气桃花发,春气桃花发满枝……双双蝴蝶飞来到,蝴蝶飞来到落花。落花林里鸟啼叫,林里鸟啼叫不休……心息悠悠归去来,归去来休休役役。”

这些诗句,总能把我带入蝶儿飞、鸟儿啼的梦乡,成为了我和爸爸独有的默契。这些故事,也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化为了我心中温暖的回忆。

但在童年之后,似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只需要闭上眼,就能听着美丽的故事,做着美丽的梦。

【从什么时候起,不再读故事了?】

读书的时候,每到政治、历史这类稍微无聊一些课,便是我的故事时间。每期必买的《科幻世界》,成为全班传阅的热门。黑洞、飞船、外星人、时光机、宇宙坍缩、星际穿越、机器人三原则,真真是一段闭上眼就能遨游星河的青春。

寒暑假的时候,则是武侠的天下。中学六年,便将金庸小说翻来覆去看了个遍。江湖儿女的爱恨情仇、刀光剑影,让我欲罢不能、茶饭不思,更硬是看成了近视眼。

现在更多的时候,只是在零碎时间里翻翻新闻、追追八卦、看看公众号。能沉下心,用大段时间来看书、读故事的日子,看似很简单,却不容易再回得去了。

【从什么时候起,不再写故事了?】

中学时每周的随笔,同学一般随便写写议论文了事,而我却总是构思着一篇篇光怪陆离的小说。有坠入凡间的天使、有被困大陆的人鱼、还有初恋中懵懂青涩的我和你。即使是忙碌不已的高三,也总在课间饭后,用纯蓝色的钢笔水,慰藉着不安分的小心思。

班主任总是舍去了打分,往往评个阅字,或留下“文笔空灵”的评语。作为科代表,我还发起了让全班互相传阅留言的风气,也许也能看做那时候我们的“朋友圈”了吧。

上了大学,时间多了些,开始向报纸投稿,陆续也发了不少,甚至还赢了一次征文,获得手机一只。每每领到稿费,总有种天降横财的喜悦,嘚瑟地带着男友改善伙食去。

然而毕业后,做着没什么创造性的工作,从前的这些奇思妙想,似乎也封印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慢慢地,从小被称赞的文笔,只能用来对付会议记录、请示报告、述职总结。

但却总是有点不甘心,难道,我的创意、想象已经枯竭了么?难道就要离曾经喜欢的文字,越来越远了么?很庆幸,去年的夏末,借着这种不甘心,带着对分享与认同的渴望,开了公众号,又慢慢地,找回驾驭文字的感觉。

可是,文笔却已不再空灵飘逸,往往得到的是亲切朴实的评价。发现现在对于能轻松地驾驭的是干货文、分享文,反而是以前拿手的小故事,怎么都没有头绪。

是不是年龄增长了,便不再容许天马行空?是不是阅历增加了,便不再轻易异想天开?

依旧带着点不甘心,前几天听了妖胖儿分享写故事的心得,突然被尘封了数年的小心思又有点活络了起来。

希望自己还能记得起,写故事的感觉。

你可能感兴趣的:(故事,离我们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