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陈乐奇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了解中国早期农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地位;掌握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基本特征;理解中国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能对小农经济作出辨证的评价。
过程、方法:学生自主探究,了解本课的知识结构,完成知识点填空;师生合作探究,突破教材的重难点和教育点;习题练讲,巩固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国传统农业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
重、难点
重点: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
难点: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及其评价。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投影世界地图,指出世界范围内农业起源的三大中心,说明东亚起源中心主要是中国。
[自主探究]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
1.原始农业:起源于( )年左右;培植的作物有( )和( );耕作方法为( );生活方式为经常( )。
2.夏、商、西周农业:工具:木制( )、石器、骨器,青铜农具已经出现,但很少使用;技术: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除害;培植的作物有“五谷”——()、()、()、()、()和桑、麻;生活方式为定居生活。
中国早期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传统农业
1.耕作工具:( )时期铁农具、牛耕开始使用,战国逐步推广,秦朝传到岭南,汉代普遍使用。西汉( )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西汉末年耦犁发展为二牛一人犁耕法,并且出现了播种用的( ),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装有( )可调节犁耕深浅,至此,我国耕犁已臻完善。
2.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已使用( )法,西汉赵过推行( )法,魏晋南北朝,( )技术形成,宋代江南出现一年两熟制,甚至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工具:曹魏时,马钧发明( ),( )时出现筒车,宋朝出现高转筒,明清出现( )。工程: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成都附近督修了( ),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都很有名。
三、小农经济
1.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商、周,土地国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春秋末年,( )和牛耕出现,生产力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土地私有制出现,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小农经济的特点 ①铁犁牛耕,精耕细作;②男耕女耕,自给自足;③规模狭小,十分脆弱。
3.小农经济评价 积极:农民有一定的( )、农具和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们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地主、政府的剥削压迫下,遭遇天灾人祸,十分脆弱,容易破产。
[合作探究]
探究1 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耕而作陶”等传说,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起源。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说我国早期农业的亮点,并指出它的历史地位。
探究2 我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3 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到“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问:这首诗反映了我古代怎样的经济形态?简要评价这一经济形态。
[习题练讲]
1.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据史学家考证“劦田”
是三耒共耕的意思。据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集体耕作
2.铁犁牛耕的使用是农耕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我国最早出现于()
A.商周 B.春秋 C.秦汉 D.隋唐
3.唐朝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种农具是()
A.耦犁 B.耧车 C.曲辕犁 D.筒车
4.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这种关于国家的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特点
5.解放前,北方流行这样一句俗语:人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6.《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农业收益的增加()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课堂小结](板书)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
1.原始农业 2.夏、商、西周农业
二、传统农业
1.耕作工具 2.耕作技术 3.水利灌溉
三、小农经济
1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2.小农经济的特点 3.小农经济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