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故乡

长年在外定居的打工者,人到中年,对于过年内心不免有些“慌张”,有着不一样的心境,

无法言明,处在社会生活中难免会被一些世俗的想法左右着:或是普通平凡,“无颜见江东父老”或是未达衣锦还乡或是忙于奔波生活无暇…多重掺杂着,有些五味乏陈。虽如此,每当在特定时刻像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里,仍然不由地想起在家乡的那些日子:

家乡地处淮河下游,五十年代家乡人为了“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造福淮河流经区域百姓免受洪涝,兴修水利,开凿了苏北灌溉总渠,疏引上游淮水入海……

 许多年前,渠两岸从上游到县城东坎好像都没有桥,每次去对岸的外婆家都要渡船两次,那时渡船还没机动化,是人力摇撸,当路人走上船的时候,因船小、不平稳的缘故,渡船有些摇摇晃晃的,掀起渠水阵阵涟漪,远眺岸边芦苇、房屋、树木倒映在清澈的渠水中甚是好看…

 早些年摆渡的都是老人,戴着斗篷,坐在船头,手拿烟袋,怡然自得~~等人来得差不多了,起身拔锚,娴熟的拿起竹竿撑开渡船,

平稳、让你丝毫不觉船在摇晃…

有时,

虽然天空飘起小雨,为了渠两岸赶路人的便利,摆渡人还会坚守:“春风细雨不须归”

~~~

有时,

雨来的急奔腾而泻,或因来不及泊好渡船或因忘记缆绳固定,船随意漂流灌溉渠中…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副景象怕是现在的我们再不会找到了…

有些想念渠两岸没有桥的日子了~~或因生活节奏的缓慢、悠闲让人怀念~~

五十年代内战刚刚结束,国家百废待兴,军队就地屯垦支持地方建设,兴建淮海农场…

或正因如此,进驻了一些县城才有的市政单位、工厂、商场,从而显得热闹非凡,相比同乡其它的村庄,先进、街市繁忙,让与之比邻的家乡村庄融入进来…

可是最近十几年,城镇化的发展,交通的便利,淮海入海道的建设,灌溉渠两岸曾经的沙场,码头,吊车,逐河而居的村庄迁徙不复存在,记忆中的这些场景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磨灭,

加上农耕作业方式的改变,许多人外出谋生,让很多儿时的玩伴、同村同学无缘相见,有些甚至杳无音讯,

多少年以后或许再想不起来少年时代点点滴滴…

每当回家路过这些熟悉的地方,尽管未遇故人有些失落,但心中还是油然而生一幕幕欢快的场景,与其说是怀念过去的少年时代,

不如说想念青春的自我,找回年轻真实的我们,是那个美丽的,帅气的,恬静的,还未曾受市井或世俗侵染的我们。

如果可以,放下杂念,常回家看看,与乡亲、同学、玩伴话话家常,分享快乐时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遥远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