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 7. 倾听不只听见

第7章 倾听:不只是听见

人们大约55%的沟通时间花在倾听上。(2008)

7.1 倾听的定义
  • 倾听(hearing)
    大脑将电化学脉冲(electrochemical impulses)重构为原始声音,再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 双重加工理论(dual-process theory)
    mindless hearing vs. mindful hearing
7.2 倾听的过程
  • 听到:生理过程
  • 专注(attending):心理过程中知觉的选择
  • 理解:listening fidelity 指听着所理解的意思和信息发送者试图传达意思间的匹配程度。
  • 回应:有效倾听与无效倾听的差异就在于反馈的呈现方式。(1988)
  • 记忆:刚听完记得50%;8小时后35%;两个月后25%。

亚洲文化倾向于尊重power distance,表现倾听而不是提出建议反馈。
亚洲文化的集体主义允许补充他人的含义,而美国文化中忌讳插嘴。

7.3 倾听的挑战
无效倾听
  • 虚伪式倾听(pseudolistening):通过模仿真实倾听的行为来愚弄说话者。
  • 自恋型倾听(stage-hogs):试图将沟通主题转移到自己身上(shift-response)
  • 选择性倾听(selective listening):广播天气预报等。
  • 隔绝性倾听(insulated listening):如不愿谈论未完成的工作。
  • 防卫性倾听(defensive listening)
  • 埋伏性倾听(ambushing):挖坑。
  • 鲁钝型倾听(insensitive listening):没得到真正意图。
无效倾听的原因
  • 超负荷信息
  • 心不在焉
  • 飞快的思想
  • 倾听很费力
  • 外在噪音
  • 缺乏训练
  • 听力问题
  • 倾听缺乏明显益处:
    自我中心喜欢说话。
  • 错误假定:
    沟通时的假定会引导我们去相信并专注于一些自己的想法;假定谈话主题没有价值
应对策略

少说话;摆脱注意力分散物;不要过早评判;寻找关键意思并澄清。

7.4 倾听反应的类型
  • 借力使力(prompting)
    用沉默或简单的回应鼓励对方继续。
  • 问话(questioning)

避免虚伪的问话(counterfeit questions)
反问圈套;附加问句;隐藏计划(周末忙吗?);基于假设的问话(怎么不听我说?)

  • 释义(paraphrasing)
    包括事实性信息与个人性信息。
    问题够复杂吗?值得投入吗?能克制不去评判吗?
  • 支持
    同理;同意;协助;赞美;恢复信心

冷安慰(cold comfort)
否认他人感觉的权力;看轻重要性;聚焦彼时彼地;火上浇油;自我聚焦;自我防卫(不要怪我)
最有益的表达是承认烦恼与难过的感受。给对方以掌控自己感受的权力。

  • 分析(analyzing)
    风险:你的解释可能不正确;直截了当可能引起防卫,暗示你比对方优越
    建议:试探性口吻;确定对方愿意接受;确定动机基于协助
  • 忠告(advising)
    必须以尊重、关怀、顾全面子的方式提出。没人喜欢被呼来喝去。
  • 评断(judging)
    评断暗示你具有资格去评判他人想法和行为,而且可能危害他人自我概念。
  • 最佳倾听方式依情景,对象与个人风格而调整。

女性倾向情感性支持;男性倾向提出忠告或转移话题。但事实上无论男女都偏爱支持性信息。(2006)

你可能感兴趣的:(《沟通的艺术》— 7. 倾听不只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