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六年:致我们六岁的公司

昨天,2017年6月12日,是我和我的合伙人一起创业做的这家公司——杰升咨询——的六周年纪念日。

创业六年:致我们六岁的公司_第1张图片

这是我们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创业。很多人都说创业做公司,就好像养育孩子的感觉。作为一个如假包换的两个孩子的妈,我觉得真的不太像。除了,都很操心以外。

一个孩子的成长,在现在的社会,成年人已经充满了经验,就算是初为人父母,也会在孩子降生以前就去各种讨教;所以,一个孩子在婴儿或童年时代就夭折的几率,已经是很低了。而公司却相反,创业型企业在前五年就阵亡的比例超过90%,换成养孩子的话就意味着你生的孩子很多都活不过5岁,哪个父母能接受?更不用说创业者们在自己的企业上的各种诉求了。所以我说,这两件事儿,太不一样了。

尽管长到了六岁活得还算健康的我们已实属幸运了,我依然觉得,杰升的成长,比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还要艰难得多。

创业六年:致我们六岁的公司_第2张图片


杰升的开始,是在一间实用面积40平方,租金3500块的石库门房子的二楼里。我现在都能清晰地记得我自己在看了一整个下午的房子之后天已黑灯一亮时走到这最后一间房子楼下看到楼上装修师傅正在改造电路时,脑子里闪过“就是这里”的念头的那一幕。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脑抽了会想要立下一个flag想要一个特立独行不在办公楼里的环境,让人想到学习时没有那种被安排的压力和无奈。想法虽好,无奈兜里没钱,最后只能在预算范围里找到这么个足够特别的地方。那时,无论是我们每天上班,还是客户来参加公开课,都要先走进绿色铁门的小区,从大爷大妈晾晒的各种衣服下面穿过,再走上颤颤巍巍的1930年代的实木楼梯,路过安放有就楼梯边上的隔壁爷爷奶奶家灶台的走廊,才能终于走进我们那个还算装修一新的小公司,厕所还在走廊的尽头,有一间是我们专用的,不了解的人用到了别人家的,别人可能还会不开心的。所以,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激那个阶段里来参加了杰升课程之后仍然没有再也不理我们的每一位客户,以及从那时起就愿意加入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包括,从那时起就做我们邻居,后来还一直为我们烧饭直到现在的大厨叔叔。没有你们如此心大地肯接受这么不走寻常路而且倍儿寒碜的起初杰升的样子,我们没可能走到今天。

头两年的杰升,真的不太像在做事业,但是却发展得格外顺遂。可能是那时的我们也都还年轻,工作和生活,原本也就没有什么界限。我们在这间屋里上班,吃饭,也在这间屋里看电影,打麻将,我们在屋里屋外做培训课程里常用的课程小游戏,隔壁邻居们也都跑来凑热闹看我们在搞什么,高兴起来,我们还拿出培训必备音响设备,搞了个K歌大赛。也不全是吃喝玩乐的回忆,也有把这里当做工作作坊,大家流水线地赶工打包给客户的礼品,打扫卫生到夜里12点为了迎接第二天公开课学员的到来,此起彼伏充满这个小屋的联系客户的电话声……所以,即便说不清成长中我们做对了什么,但是所有的那些气氛,都让我觉得,充满了人生的烟火气。这种烟火气,就是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这样的杰升,不大,但是会活得不错的,会持续成长的。

创业六年:致我们六岁的公司_第3张图片


两年后,我们提前结束了石库门房子的租约,租下了现在的田子坊边上的沿街小楼。房租,一下子从3500,变成了35000。面积,也从原来一间40平方,到了现在的三层楼共300多平方。甚至,我们还有了自己的培训教室。这个质的飞跃所带来的,除了门面的高大上了像个真正的公司了,还有的就是团队的壮大和成本的飞速增加。

一个传统的培训机构,要成长只能靠团队,并且主要就是销售团队。然而,销售团队的培养,却格外耗精力和困难重重。我们经历过快速扩张,也经历过短时间内的若干重要人员流失,经历过长时间的亏损和负增长,也经历过创始人在会上拍桌子说大不了就不干了大家打包回家!一个公司为了成长该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大多都经历了一番,然而依然停留在了现在的人数规模和营业额上。是的,我们都知道,这,就是老师一直说的“成长上限”了。它让你有一种在现在的能力下无论怎么扑腾都像是孙悟空逃不如如来的五指山的感觉。道理我们都懂,毕竟是做培训的,什么样的职场管理故事没听过。做也去做了,只是行动起来,依然感觉困难重重,突破不了。是因为,我们的能力也到了上限了。现在的我们,只配撑起这样规模的团队。再大再复杂,hold不住了。所以,看《欢乐颂》这样的电视剧里,就凭小包总他妈那种听风就是雨的智商加上翻脸比翻书还快不给自己留退路的智商,跟我说包氏夫妇是白手起家一二十年就创得如此丰厚的家业,我只能报以羡慕嫉妒恨,然后自嘲一句这就是电视剧。因为在实际自己碰到的故事里,那个天花板,就是你想往上再突破一点点,怎么都那么困难呢。

创业六年:致我们六岁的公司_第4张图片


解法也是有的。答案很俗,但是这真的可能是唯一最有效的解法——学习。只有靠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hold得住更大的团队,才能在现有的如此传统的销售模式中,找到新的机会和方法。但,就是慢啊。从学到会用是多么坎坷而漫长的过程,多么巨大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的投资。你投入学习的时间,还要等得起这个团队和你一起学习,但成长缓慢,巨缓慢,甚至倒退。我们自己经历过这个阶段后,才明白,为什么我们曾经想要做一个培训产品是去赚创业公司老板的钱是行不通。因为他们也和我们一样,不见棺材不掉泪,健康的时候,是看不见学习的。等你终于明白要学习了,要么太晚,要么太慢。所以这必然是一个听上去有意义但肯定会失败的商业产品。

学习当然没有尽头。我们现在才刚开始,还远远没有学成,但已经开始,用学到的一些知识,思路和能力,对团队做一些变革了。比如,杰升的主人增加了。现在杰升不仅仅是三位合伙人的,还多了好几位购买了杰升股权的优秀老员工。甚至,我们开始尝试用接受投资的方式,来赢回和更多愿意关注杰升与杰升走得更近的伙伴们的紧密度和资源互动性。这是以前的我们不敢也不会的,即便想去做,也因为觉得自己不懂其中的奥妙而束手束脚。学习,让我们更笃定地前行了。

此外,我们真的开始思考一些关于创立一家组织的哲学性问题——使命和愿景,而不仅是每家公司都有的挂在墙上的那几句需要员工背诵却总是背不下来的话。如果没有学习五项修炼,没有对愿景使命有实感,我们不会像现在这样,认同它真的非常重要,重要到能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而且,它做不了假。与其假,还不如没有。与其编造一个听上去挺炫的“要做行业里最有特色的企业”之类的,不如直接说愿景是赚钱吧,一点也不丢人,对员工可能还更有吸引力,甚至欣赏老板单刀直入的人品也说不定。杰升在开始的时候,也没什么愿景使命。连自己都养不活的时候,说实话我也想不到自我实现那一层。一直到我们有了真切的困惑,就是这样做中介似的做培训不是我们想要的,这样做我们觉得痛苦,即便能赚到点钱也不开心,并且,这样做已经阻碍了我们的发展了。这时,我们才想弄明白,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我们的愿景和使命可能是什么。

最无聊也最有趣的,是和你的伙伴一起揣摩怎么把学到的一个理论应用进现实的过程。无聊,是因为老走回头路,想想自己没想通,出了错,又只好重头来过。如此循环往复,可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都看不到在一个问题上的进展。有趣,是因为这个揣摩和磋商的过程,竟然真的可以让我们看到人性如此不同而有意思。我们以为一起共事了多年该是非常相互了解了,依然可以针锋相对吵的不可开交,最后才发现是彼此的想法和心智模式截然不同带来的。这种结解开一个,往往就能前进一大步,也创造了一些成功体验,让我们甘心继续前行。

创业六年:致我们六岁的公司_第5张图片


未来,杰升的路,估计也平坦不了了。因为我们还是很弱,只比以前的自己,强悍了一点点。不过,感觉到自己总算是走在一条虽然坎坷但没选错的路上,这也是一种欣慰。

希望,所有的杰升小伙伴们,都能相伴继续在学习的道路上成长,然后,坎坎坷坷地,看着杰升走到十年,二十年的纪念日。



2017年6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业六年:致我们六岁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