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踏步 – 没有突破高效理念的结果

自从在中国工作以来,已经十多年了。其间我们的进步是有的。我们的规范建立了,岗位职责的定义明确了,考核的KPI都会定了,等等、等等。但是我们还不会用数据看过程效能,还不一定可以有效管理风险,也不能有效利用质量保证。有时候连质量控制也不一定做得好。需求开发还是一个常年的问题。项目策划与监控,名义上也好是做了,但也不很有效,项目的活动还不是很畅顺。我们也经常做结项总结,也不断有新的规程推广,比如IPD、敏捷之类的。但是规程总没有持续得到反馈与改进。更明显的,就是年复一年,每次咨询、答疑时的问题都是一样的。结果就是过程效率提升的不多,进步的不够快,几乎是原地踏步,研发还不能成为一个竞争力。

高效的基本理念

要探讨这个问题,我希望从负责质量与规程管理的角度,讨论一些基本的理念。

·质量必须通过持续改进才能达成。

很多时候,我们要推一个新关注点的时候,往往都是用运动形式进行。我遇到过的就有:质量年、执行力年、等等。这个运动的设计目标,应该是在员工身上强化这个理念。如果这样,就需要一些具体的行动,让员工一来感受到领导的诚意,二来明白这个关注点的重要性,三来清楚如何在工作任务中落实这个关注点。现实就是这些目标都没有达到。问题往往是以下几方面的。

o领导认为有了活动,就一定会有效果。

o领导制定的验证指标其实不能显示效果。

就算我们真的关注这些运动的效果,在活动完结之后,员工真的提升了执行力与质量。同时这些关注与激励也就取消了。什么力量让他们在运动之后,继续关注执行力与质量呢?运动,就是一时的,不会持续的。所以效果是不能持久的。如果一些关键因素,如执行力,如质量,为什么我们不能长期关注呢?

只有持续的改进,才能坚持,才能一步一步地提升。所以要改进,只能持续地、不断地、努力改进。而且领导需要知道如何判断目标是否达成,然后激励能达成目标的行为与态度,才能得到员工的支持,改进才真正能收效。

·质量需要效率的支持。

任何事情,高效率的团队做起来肯定比低效率的团队更有成就。质量也是一样。如果效率不高,质量是很难提升的。所以,如果我们希望提升质量,但是效率低下,我们将会是很吃力,甚至是徒劳的。

我的建议就是,无论做什么,包括质量工作,我们必须先提高我们的效率。

·效率是通过 “只做必要的事避免制造缺陷员工具备必要的技能达成的。

效率就是用最少的工作量完成一定的任务。提升效率其实不难,但是需要刻意地培养高效的习惯。那么,什么是高效的习惯呢?

第一,我们只做必要的事。必要的事,是依据目标而决定的。要达成目标,有哪些关键因素?那么,处理这些关键因素的工作,都是必要的。必要的,不一定是最少的。而是对目标有帮助的。所以不能走捷径,走后门。有问题,一定要处理好。这就是必要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目标驱动”的重要性。没有目标驱动的习惯,根本上不可能有高效率。

 

第二,返工是一个低效的活动,因为任何返工,都是白费的。应该投入的工作量,已经投入过了。所以高效的习惯,一定包括避免缺陷。另一个看法,就是尽早处理好任何缺陷或是可能造成缺陷的风险。这就是说,每一个员工都需要为自己提交的工作成果负质量责任。提交的工作产品,都需要是高质量的。如何达到这个境界呢?这就是自测试已经成为企业的文化。没有做自测试,已经被认为是一个不道德的行为。在这个氛围底下,每一个员工都追求质量,都自然地希望自己的输出得到评审或是测试,让自己安心。把质量意识建立在企业文化里,就能提升产品的质量。

 

第三,最后,如果员工的技能不足,就是如何目标驱动,如何具备质量意识都没有用。其实,目标驱动的员工,不需要很久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技能。任务驱动的,就不能,就经常原地踏步。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不关注分别员工的技能水平的,或是让不具备要求的技能的员工上岗,并且呆在一个不称职的岗位太久,这些都是破坏质量意识的措施。企业一定需要明确员工的技能要求,并且能判断员工是否具备这些技能,以及有帮法帮助员工满足这些技能要求。这样的企业,才能建立质量文化。

 

·只有目标驱动”  “有强烈的追求质量的欲望的人才能提升技能。

从个别员工的角度看,无论企业文化是否重视质量,是否强调目标驱动的工作作风,每一个员工都需要可以地培养自己的目标驱动风格。每一个要求都要问“为什么?”每一个任务都要清楚它的使命,它的期待。这就是一个吸收技能的过程。如果没有目标驱动,进步是很难的。

有一位同志说得好,他说:

我刚刚下午还在想为什么目标驱动优于任务驱动,想了两点:

1,我们在分解目标为任务的时候常常会丢失信息,大部分情况下所有的任务加起来无法还原一个原始的目标。但目标驱动不代表没有任务,而是我们看着目标,任务才能完成得丰满,才能最后还原成目标。

2,任务驱动让我们觉得我们就是一个扳手,一个螺丝,别人让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没有思想,没有灵魂。而目标驱动,让我们主动思考,发挥了所有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我遇到的同事之中,大部分都还不是目标驱动的,而且他们都没有让我感觉到他们有强烈追求质量的意愿。让我在这里说一个日常的小故事:有一天跟一位同志在路上走。行人道是新铺的。上面的砖都已经非常凹凸不平了。我正开始埋怨,同事就认为这是很正常。其实我们真的需要有一个强烈追求质量的意愿,不单是我们自己,社会也会不断变得更美好。

其实,比较马虎是普遍现象。提升技能就比较困难。所以达到能从审核而判断项目的操作是否有效?操作模式是否高风险?的QA是非常少的。

我的建议,就是EPGQA、与质量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技能。我制定QA 技能等级的目的,就是希望给QA人员提供一个提升技能的方向。我希望我们都能培养自己成为积极主动,目标驱动,关注质量与效率的人,不单提升自己的技能。否则我们就只能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