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运营了一个假设群。

社群电商的关键点是三个字:信任感!

没有建立信任感的所谓社群都是伪社群。

社群电商建立的基本模式是分三步走的:

1.依靠专业的优质内容输出形成流量入口,并建立中心化的信任关系

2.依靠社交平台沉淀社群关系

3.提供和受众人群属性匹配度高的商品和服务实现流量变现

相信大家一定听得云里雾里的,那我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哪些是真正的社群电商,哪些是传统的电商1.0时代“流量+转化率”的传统打法。举的例子里面会有一些互联网圈的前辈和大佬,可能会得罪他们,如果他们读到这篇文章,希望他们见谅。

前两年火了一位卖情趣用品的90后美少女——马佳佳,她的爆红程度大家绝对是有目共睹的,情趣用品生意不佳,以至于最后停掉也是既定事实。不过我们不做事后诸葛亮,抛开结果看过程,马佳佳做的是社群电商吗?

答案是:不是!

马佳佳虽然靠自己特立独行的行事风格以及麻辣大胆的言论聚集了很多追随者。但她至始至终没有展现出自己在情趣用品这个行业的专业度,导致——她没有建立起在情趣用品这个行业上,粉丝对她的信任度!我再说一遍,最关键的是:她没有建立起在情趣用品这个行业上,粉丝对她的信任度!

粉丝们认可马佳佳这个人,但是大部分人不认为她做的情趣用品是靠谱的,真有需求的时候,大家要买估计还是会到春水堂之类的老牌电商平台。

那马佳佳在什么维度建立了信任度?

答案是:传播能力、意见领袖。

大家说到马佳佳,都知道她做爆点策划,做营销传播厉害,也擅长代表90后发表惊世骇俗的观点。在这些点上,大家都十分认可。所以马佳佳做社群的变现方式,最后还是依靠输出培训产品(比如到处去做演讲)、社群的精神产品(比如组织社群成员出国玩)等。

在说几个圈内人(唉呀妈呀,看来是要把圈里人得罪个遍的节奏啊)的案例。在自媒体圈,吴晓波、杜子健、万能的大熊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在财经、微博营销、公关领域的专业度大家都是认可的,按我之前说过的社群电商模式,他们在对应的领域依靠自己的专业度是与粉丝建立了足够的信任感的。

同时他们也依靠自己的自媒体内容输出,依靠社交媒体沉淀了中心化的社群关系。吴晓波依靠视频、音频、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将粉丝沉淀在微博微信;杜子健依靠输出微博内容(还有某电视招聘节目的露脸),将粉丝沉淀在微博上;大熊主要是靠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输出内容,然后将粉丝沉淀在微博微信上。

这些粉丝都是为了吸取他们三人在财经、微博营销、公关领域的优质内容而来,因而人群具有极高的属性重合度,所以他们三人输出培训产品,效果就会非常好,事实上他们也这么做了。上述的玩法就是真宗的社群电商的玩法。后来他们三人还出了书,也卖得非常好,因为书的内容和他们粉丝属性匹配度是很高的。

接下来!接下来!接下来!

吴晓波开始销售他自己海岛(是的,他自己有个岛!有钱人就是这么有钱)上的杨梅,杜子健开始卖自己贴牌生产的酒,大熊开始卖黑糖和减肥代餐。据我了解,这几个产品卖得是不如他们的培训课程以及书那么好。

原因很简单,跟粉丝群属性匹配度不高。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对财经知识感兴趣的人特别喜欢吃杨梅;对微博营销感兴趣的人,喜欢喝酒;对公关感兴趣的人,喜欢吃黑糖,而且长得胖有减肥需求。最关键的是,他们三人没有建立在对应食品领域的专业度上的信任关系。不过他们的产品也还是能卖出一些,毕竟名气大,粉丝基数在那儿,从自己的粉丝里面发展一些代理也容易,但这种打法就属于电商1.0时代“流量+转化率”的打法了。因为没有在对应领域建立信任度。

写到这里发现已经快两千字了,好多本来准备讲的案例还没讲,秉着“不要在同一篇文章输出过多知识点”的原则,我还是决定把那些没讲的知识点放到以后的文章里。

关于社群电商,我在结尾重新回顾一下前面的观点,希望大家能有一个系统化的认知,别被其他笨蛋自媒体绕晕了:

社群电商的关键:是在对应领域依靠专业内容的输出建立中心化的信任关系。抛去信任关系,纯粹靠引流+转化,没有复购,就不是社群电商的玩法,而是传统的“流量+转化率”的玩法。

做社群电商有三个步骤:

1.依靠专业的优质内容输出形成流量入口,并建立中心化的信任关系(关键点是依靠专业度建立信任感)

2.依靠社交平台沉淀社群关系(大到一个kol的上万的的粉丝群,小到一个年轻妈妈的代购群)

3.提供和受众人群属性匹配度高的商品和服务实现流量变现(关键点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和受众的兴趣、关注点及人群属性有较高的匹配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可能运营了一个假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