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一道门后的冷与暖

这是个日日夜夜如白昼的地方,也是个最现实最真挚的地方。

没有比死亡更重要的事了吧。

如果你面临病危,会把自己托付给谁?


除夕夜,碰巧是夜班。

过年过节期间的ICU是一年之中最忙活的时候。

一来因为酒席多,胰腺炎啊胃出血啊食管破啊双硫仑啊打架啊刺伤啊车祸啊等各种各样的病人都涌进来,过去能放烟火的春节,还会来几个炸伤的病人。二来,普通病房都清空了,稍微重点出不了院的有时也过来了。

这天晚上,来了一个刀砍伤的病人。

女,三十岁出头。

看了一圈,发现她身上伤口很多。从外表看,头上的最吓人,头顶的头皮掀开了,侧边一块儿肉全被削掉,清楚的看的到碎了点的头骨和混着的一点白花花的脑浆,脖子后面还有个不浅的刀痕,右手裹着厚厚的纱布,上面不停的往外渗着血。从家属带来的片子上,看到俩指头没了。

这个家属是患者的妈妈。

这个三十出头的女患者,在除夕夜,被家暴了,被丈夫砍成这样后,丈夫逃走了。她只得忍着痛和自己的亲人联系,来到医院。

和她对视时,她眼神淡漠,却又清楚。

给她用上了镇痛药。

术前备皮时,肉、血、头发,混在一起。

不说爱情,单说家庭。作为一个二十三岁,还在上学的学生,对家庭这个词始终停留在爸爸妈妈我这个核心家庭之中。不明白上升成主干家庭之后,作为已婚孩子的生活依赖会有多少在自己爱的人身上,有多少留着父母那里。更不明白当主干家庭的一个大树枝被家暴这个刀砍了无数次最终这个枝被砍掉后,这个孩子要用多少泪水才能把那份寄托在爱人身上的依赖取回。 

她妈妈的眼睛中,多是认真和怒气。

“我一定要告他。”

这个来自农村的家庭,在除夕夜,被一场家暴,砍掉了一半枝叶。


夜里,23点,一个昏迷的老奶奶推了进来。旁边跟着焦急的老头子,和慌忙无措的的儿子。

这个老奶奶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医疗技术不如现在,出现肾囊肿后,直接把那侧肾割了,后有肠道息肉,割了节儿肠子,十几岁有了高血压,几年前又发现了白癜风。这次住院也是因为另外那个肾也囊肿了。医院戳个“慢性肾衰”的标签,去肾内科治疗了。还没治疗几天,肚子摸着疼了,一查CT,发现肠套叠,胆囊也满当当的。这下又得再走趟手术室了,割了胆囊,切了段儿肠。老人家平时活泼的身体这下子不好动弹了。术后第三天早上,老奶奶明显没以往有精神。晚上,老奶奶说了句,感觉自己要死了,就昏了过去。

送来ICU,常规的一套流程就是,开住院证、抬病人、脱衣服、去假牙首饰、签字。等病人交上钱了,住院办好了,系统上才有这个病人,才能开药,给病人用上。很多家属不理解这一点,都会说着先给我们用着药。老实说,一,查的严,科里面不让备药;二,没啥急到比办住院还急着需要用的“治病”药,有的话也都在抢救车里备着。

本来想帮忙抬病人,扭头却发现老头子和儿子已经把病人抱床上了。在这个地儿,因为待不了家属,他们能照顾到的时间,只有短短的探视时间,有的医院也只能是隔着玻璃看。ICU,是个纯粹临床治疗的集中营。

意外的是老头子来签字。跑来这个二线城市看病的,大多都是农村的人,老人多半都不会写字,部分人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这个老头子带上老花镜,认真的签下了所有的同意。ICU,是个容易来不及提醒家属,针对病人病情变化需要立刻做出判断并执行的地方,关于按压不按压、插管不插管,需要提前决定。

老头子眼睛泛着光说,一定要救,谢谢你们了!

由于这个病人手术后肌酐猛飚,加上CT、脑电图没啥事,就初步考虑代谢性脑病,开始上透析。又考虑着用了四天头孢,怕是抗生素脑病,又调了抗生素。

老奶奶在ICU的旅程,一共三天。

第一天早上,依旧昏迷。唤醒也是丝毫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哪儿。时不时的还会抽动。

第二天早上,意识稍稍清醒,处于嗜睡状态。唤醒后知道自己在哪儿,知道自己很难受,不一会儿就又再次陷入睡眠。

就这样,持续透析、控制血压、抗感染等等治疗着。

到了第三天早上,完全清醒。一切都记起来了。她眨着眼睛问,昨天早上来和她说话的是不是也是你。

ICU之旅,结束。

回肾内科的路上,老头子和儿子都不让我动手推车,这个花甲之年的老头子,迈着大步伐推着平车往病房楼走。能看出,他很激动。他也很注意细节,上小坡时,他会把平车掉个头,让头向上,这样她会躺的更舒服一些。

到了病房楼,他问到,工作几年了。我说,我只是个研一的学生。

他笑着说,加油啊小伙子,以后当个好医生。我说,必须的。

把老奶奶又抬回病床,老头子对她说。

“你估计忘了,那天你晕过去的时候,你说,感觉自己要死了。我当时就跟你说,不可能,你不会有事的。你看看,这不是又回来了。”

这对夫妻笑着看着对方。

我默默的拉着车走了。心理暖暖的。


“大夫,我们也想让我妈继续治,但是家里真的没钱了。”

病床上插着管的老母亲一无所知的被推出ICU。


“阿姨,摆的这个姿势有点难受,咱俩配合,一下就好了”

利多局麻,一针戳到锁骨下静脉,bingo。

贴上敷贴,阿姨的手冒出了无菌中单。

竖了个大拇指。


很多ICU医生都会对家人说,以后自己老了,病重了,一定不要送ICU去 。

对于不慎病危的人,生命力强,救治可能性大,来ICU这个充满奇迹的地方很合适。

而对于半截入土的老人,是否安享晚年才是正确的选择呢?


没有正确答案,每个人都只有这么一次生命的机会,

或冷或暖,都要走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ICU——一道门后的冷与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