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收听音频
7.5—7.11成为会员 仅需158(原价180)
国内疫情平复后,各制造业城市近况如何?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稿件加以关注。泉州篇【点此回顾】、苏州篇【点此回顾】已发布,本文是武汉篇。
今天(7月8日)是武汉解封整三个月,各地对武汉解除心防了吗?
7月6日,北京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0例。
这是自6月11日新发地市场出现疫情以来,北京新增病例首次归零。近一个月的波折,终于要到头了。
目前,北京仍有1处高风险地区(也是全国唯一),20处中风险地区。如果能保持“0新增”状态7-14日,这些地区会降为低风险地区。
作为对比,武汉市/湖北省自5月19日以来,已经保持“0新增”状态50天了。全省均降为低风险地区,也已一个多月。
此外,5月14日至6月1日,武汉集中核酸检测近1000万人,加上武汉市外重点人群筛查,累计检测1323万余人,结果是:
没有发现一例确诊病例。
发现无症状感染者307例,没有一例转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没有发现一例阳性,病毒培养没有发现一株活病毒,环境样本没有发现一份阳性。
那么问题来了:此时此刻,从武汉(连续50天无新增)坐飞机到北京(连续1天无新增),会是什么待遇呢?
答案是:落地就要核酸检测。
有些玄幻。
如果是为了“严防疫情”,也该严防天津(最近一例本土病例确诊于6月17日,新发地关联病例)、河北(最近一例确诊于6月24日,新发地关联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本市的丰台与大兴,而不是武汉啊。
都50天没有新增病例了……
6月12日,我们发布过一篇《武汉人,何时能被一视同仁》。当时有读者留言说:
真的呼吁大家有机会,来武汉看一看,走一走。武汉已经活了,健康了,街上人流如织,却多天没有新增就是最好的证据。我们都是安全的,请大家放心。
如今又过去了近一个月,武汉/湖北始终没有新增病例。有些省份已经调整了对湖北旅客的政策,比如山西,发布了省级通知:
但北京的政策也不是个例,全国尚有一些地区,例如天津、江苏,仍对武汉旅客要求7日内核酸检测证明。上行下效,民间对武汉人的区别对待也不少见。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九省通衢、工业基地的武汉,复工复产自然颇多阻力。
我们来看一看武汉市1-5月的经济数据:
由于6月份数据未出,我们无法得知武汉市第二季度的GDP表现,但是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可以略窥一二。
在4月初武汉解封之后,当月财税收入迅速回暖,但是5月,又掉头向下。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数据展现出了类似的图景,4月迅速回暖,几乎达到去年同期水平,5月却又恶化。
种种迹象显示,武汉的复工复产情况一波三折,这对一个受到疫情重创,正在努力走出阴霾的城市来说,很不公平。
同时,我们采访了一些武汉的企业家、观察者、政府人士,让我们看看来自第一线的反馈,也试着在今后尽一点绵薄之力,对武汉的企业和人民平等相待、温柔相待。
Q1
武汉制造业的复工复产情况如何?
武汉某私营重工企业负责人
我们公司是4月初拿到复工证明,逐步开始复工的,但复工以来困难重重。因为公司业务的特殊性,签订单需要与客户面对面沟通,之前也尝试与客户沟通能否线上交流,但基本上没办法进行。而线下出差的话,则更难。
举几个例子,比如我去外省出差,明明带了武汉开具的核酸试剂、CT、血液抗体等报告,也已经拿到了绿码,但到了目的地之后,绿码根本不管用,依然会被要求去机场的“特殊通道”,等待很久的时间排队、登记信息,又被带到统一的酒店隔离,再次进行当地的核酸检测,这才作数。
有时候担心坐高铁或飞机会被隔离,遇到比较急的订单项目,我会安排开车前往,但也得提前打高速交警电话,询问是否能放行武汉车辆,甚至一度想借用别人的身份证入住酒店。
种种“特殊待遇”,不仅耽误了时间,且对于年过六旬、身体不佳的我来说,实在是一种负担。所幸这种情况从6月下旬以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已经可以正常安排出差。
另一个让我困扰的是,行业内三角债较多,我们公司被拖欠了许多账款(欠款方有一部分是国企),即使遇到疫情这样的特殊情况,依然未能收回款项。为武汉加油,能不能从这里做起?
总体而言,疫情对企业的影响特别大,国际大环境也不容乐观,但无论如何还是会咬紧牙关挺下去。
业内人士
就我对武汉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观察来看,它们遇到的问题主要有:
1. 流失了部分员工。疫情期间,一些中小企业失去了收入来源,未能按时发放工资,当时也不清楚武汉何时才能解封,一些外地员工索性就去了其他城市工作,疫情结束后也没再回武汉。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流失了一些有技术有能力的员工,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2. 丢失了部分订单。疫情期间,一些企业作为供应商,没办法按时交付产品,但客户不可能因此而停工,肯定会找备用的供应商顶上,新订单的合作时间也不可能很短,这导致部分企业丢失了一部分市场份额。
3. 三角债情况不少。我所接触的好几家企业,疫情前大家都在说要扩大规模,疫情之后却发现连钱都收不回来,甚至有的企业直接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
武汉某经信部门工作人员
目前制造业复工率已经达到99%以上,极少数未复工的企业主要是疫情期间订单流失和资金问题所致。1-5月,武汉市重点企业满产达效,25户5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中,21户企业产能利用率达到95%以上,好于同期正常水平。其中5家重点企业表示,将加快产能恢复,开足马力,向着年度目标冲刺,全力逆势而上。
受疫情影响,武汉几乎所有企业都陷入困境。最典型的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武汉有“中国车都”之称,主要围绕东风系生产,2019年武汉市汽车产业整体产能达300万辆,产值3200亿。但这两年受国家政策和产能过剩影响,行业整体低迷,就算没有疫情,车企的日子也很艰难。
今年疫情更是加重了这种趋势,例如汽车销量跟不上,上游供应商肯定会受影响,甚至无法开工,这是连锁反应。而有些中小企业本身的抗风险能力就很弱,日子会更难一些。
但是,这种大背景下也有发展不错的公司,比如武汉博世华域,这家公司专门生产负压救护车的转向机,当时因为急需救护车,成为了武汉最早复工的企业之一,利用数字化生产线,为疫情期间的救援保障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另一家武汉本土上市企业良品铺子,虽然线下店受到很大冲击,但前几年开始数字化转型,打造全渠道新零售模式,并在全国搭建了较完整的物流体系,在疫情最严重的第一季度依然保持业绩同比增长。
武汉解封当日,“良品铺子”某连锁店门口
工作人员正在卸货,等待着重启
这两个企业,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企业本身能力强,数字化和信息化程度高,因此能在疫情下迅速调整战略,做出灵活反应,把损失降到最低。
Q2
政府如何鼎力相助?
业内人士
疫情下,武汉政府做了许多事来帮助企业:
1. 纾困专项资金:武汉针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建立了600亿纾困专项资金,提供1年期的无息贷款,中小微企业400亿,个体工商户200亿元。但说实话,武汉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体量很大,需求还是远远不够,政策一出来,很快被申请满了。
2. 社保减免:免征5个月各类参保单位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减半征收5个月各类参保单位医疗保险费单位缴费部分等。
3. 发放消费券:4月19日起至7月31日,武汉市政府将陆续向全体在汉人员投放5亿元的“武汉消费券”。包含餐饮消费券、商场消费券、超市(便利店)消费券和文体旅游消费券。
市民前往商场使用消费券购物
4. 房租减免:对于承租湖北省国有企业及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各级子公司的中小微企业,疫情期间3个月房租免收、6个月房租减半。
武汉某经信部门工作人员
我了解到的政府提供的帮助有以下几方面:
1. 帮助企业转产防疫物资。此前在政府的帮助下,部分有产业基础的企业转产口罩和防护服,其中也有企业担心资金问题,考虑后期的产品过剩问题,据我所知,政府对此发挥了很大作用,比如垫资购买生产设备,承诺后期收购设备等。
2. 政府“组局”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撮合本地企业之间的“联姻”,畅通供应链;市、区各级部门领导亲自挂帅,通过互联网直播帮企业带货,帮助企业开拓销路。
3. 联合全市多家银行、金融机构建立企业纾困基金,为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难题。
4. 发放消费券,促进线下企业的销售。
5. 帮助企业招工。以往,湖北的工人都会到武汉来打工,其他省的工人会到湖北打工,但因为疫情,很多工人都不愿意来武汉和湖北,政府专门组织了复工专列和返工包机,帮助企业招人,尽管无法辐射到所有企业,还要考虑到其他省市地方政府是否配合等问题,但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支持。
Q3
武汉企业家当下心态如何?
业内人士
我接触到很多企业家,他们的嘴上还是会抱怨“太难了,活着就好”“今年武汉难搞,中国也难搞,全世界都难搞”,但实际上还是充满干劲地在做事情,并没有放弃,而是咬着牙渡过难关。
武汉本身就有“不服周”的历史渊源,而这次又经历了这么严重的疫情,所谓大灾大难会引发斗志,当下大多数企业家虽然很苦很难,但依然在坚定地往前走。
武汉某经信部门工作人员
就我所接触的武汉企业家而言,他们当下的心态分两种:
一种是企业在疫情期间受到影响,但资金链能稳住,企业的技术壁垒高,有核心竞争力,随着市场慢慢复苏,企业也能逐步恢复元气,所以这类企业家的心态很好,内心充满信心。
另一种企业本身所处的行业整体利润就不高,企业的技术壁垒低,账期还很长,一旦资金跟不上就会扛不住,这类企业的发展就会很受限,忧虑较多。
归根结底,疫情下企业家的信心有多少,一个跟其所处的行业有关,还有一个跟企业本身能力有关。
作者|李梦清| 木有药师|当值编辑| 麻酱
责任编辑|何梦飞|主编|郑媛眉
哪些城市正准备弯道超速?
看新一线城市报告找到潜力之城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总编为好友
▼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