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算法执行所耗费的时间,从理论上是不能算出来的,必须上机运行测试才能知道。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个算法都上机测试,只需知道哪个算法花费的时间多,哪个算法花费的时间少就可以了。并且一个算法花费的时间与算法中语句的执行次数成正比例,哪个算法中语句执行次数多,它花费时间就多。一个算法中的语句执行次数称为语句频度或「时间频度」。记为T(n)。
时间频度T(n)中,n称为问题的规模,当n不断变化时,时间频度T(n)也会不断变化。但有时我们想知道它变化时呈现什么规律,为此我们引入时间复杂度的概念。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也就是算法的时间度量,记作:T(n) = O(f(n))。它表示随问题规模n的增大,算法执行时间的增长率和f(n)的增长率相同,称作算法的渐进时间复杂度,简称「时间复杂度」。
这种表示方法我们称为「 大O符号表示法 」,又称为渐进符号,是用于描述函数渐进行为的数学符号。
常见的时间复杂度量级有:
常用的时间复杂度所耗费的时间从小到大依次是:
O ( 1 ) O(1) O(1)< O ( l o g n ) O(logn) O(logn) < O ( n ) O(n) O(n)< O ( n ∗ l o g n ) O(n*logn) O(n∗logn) < O ( n 2 ) O(n^2) O(n2) < O ( n 3 ) O(n^3) O(n3) < O ( 2 n ) O(2^n) O(2n) < O ( n ! ) O(n!) O(n!) < O ( n n ) O(n^n) O(nn)
常数阶 O ( 1 ) O(1) O(1)
O ( 1 ) O(1) O(1),表示该算法的执行时间(或执行时占用空间)总是为一个常量,不论输入的数据集是大是小,只要是没有循环等复杂结构,那这个代码的时间复杂度就都是O(1),如:
int i = 1;
int j = 2;
int k = i + j;
上述代码在执行的时候,它消耗的时候并不随着某个变量的增长而增长,那么无论这类代码有多长,即使有几万几十万行,都可以用 O ( 1 ) O(1) O(1)来表示它的时间复杂度。
线性阶 O ( n ) O(n) O(n)
O ( n ) O(n) O(n),表示一个算法的性能会随着输入数据的大小变化而线性变化,如
for (int i = 0; i < n; i++) {
j = i;
j++;
}
这段代码,for循环里面的代码会执行n遍,因此它消耗的时间是随着n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这类代码都可以用 O ( n ) O(n) O(n)来表示它的时间复杂度。
平方阶 O ( n 2 ) O(n^2) O(n2)
O ( n ² ) O(n²) O(n²) 表示一个算法的性能将会随着输入数据的增长而呈现出二次增长。最常见的就是对输入数据进行嵌套循环。如果嵌套层级不断深入的话,算法的性能将会变为立方阶 O ( n 3 ) O(n^3) O(n3), O ( n 4 ) O(n^4) O(n4), O ( n k ) O(n^k) O(nk)以此类推。
public class T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sum = 0;
for(int i=1;i<=100;i++) {
for(int j=1;j<=100;j++)
sum = sum + i;
}
}
}
外层i的循环执行一次,内层j的循环就要执行100次,所以外层执行100次,那么总的就需要执行100*100次,那么n次呢?就是n的平方次了。所以时间复杂度为: O ( n 2 ) O(n^2) O(n2)。
平方阶的另外一个例子:
public class T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sum = 0;
for(int i=1;i<=100;i++) {
for(int j=i;j<=100;j++)
sum = sum + i;
}
}
}
当i=1的时候执行n次,当n=2的时候执行(n-1)次,…
一直这样子下去就可以构造出一个等差数列:n+(n-1)+(n-2)+…+2+1
求和易得:n+n*(n-1)/2整理一下就是n*(n+1)/2然后我们将其展开可以得到n^2/2+n/2。
根据我们的步骤走,保留最高次项,去掉相乘的常数就可以得到时间复杂度为: O ( n 2 ) O(n^2) O(n2)
指数阶 O ( 2 n ) O(2^n) O(2n)
O ( 2 n ) O(2^n) O(2n),表示一个算法的性能会随着输入数据的每次增加而增大两倍,典型的方法就是裴波那契数列的递归计算实现
裴波那契数列:800年前,意大利的数学家斐波纳契出版了惊世之作《算盘书》。在《算盘书》里,他提出了著名的“兔子问题”:假定一对兔子每个月可以生一对兔子,而这对新兔子在出生后第二个月就开始生另外一对兔子,这些兔子不会死去,那么一对兔子一年内能繁殖多少对兔子?
答案是一组非常特殊的数字:1,1,2,3,5,8,13,21,34,55,89……不难发现,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都是前两数之和,这个数列则称为“斐波纳契数列”,其中每个数字都是“斐波纳契数”。
斐波纳契数列还暗含着许多有趣的数字规律,如从第3个数开始每隔两个必是2的倍数,从第4个数开始每隔3个必是3的倍数,从第5个数开始每隔4个必是5的倍数……另外,这个数列最具有和谐之美的地方是,越往后,相邻两项的比值会无限趋向于黄金比0.61803……即[5^(1/2)-1]/2。
但这个伟大的发现在当时一直不受数学们的青睐与认可,直到19世纪,斐波纳契数列才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引发出了许多重要的应用。像斐波纳契方块,斐波纳契螺旋以及斐波纳契数,在生活中都可以见到类似的图案,譬如说海螺和蜗牛壳等等。
public class DiGui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数列:1,1,2,3,5,8 ......
System.out.print( f(6) );//输出数列的第几位
}
public static int f(int n){
if( n == 1 || n == 2 )
return 1;
else
return f( n - 1 )+f( n - 2 );
}
}
对数阶 O ( l o g n ) O(logn) O(logn)
int i = 1;
while(i<n)
{
i = i * 2;
}
上面的代码,在 while 循环里面,每次都将 i 乘以 2,乘完之后,i 距离 n 就越来越近了,直到 i 不小于 n 退出。我们试着求解一下,假设循环次数为 x,也就是说 2 的 x 次方等于 n,则由 2^x=n 得出 x=log₂n。因此这个代码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l o g n ) O(logn) O(logn)
线性对数阶 O ( n l o g n ) O(nlogn) O(nlogn)
线性对数阶 O ( n l o g n ) O(nlogn) O(nlogn),就是将时间复杂度为对数阶 O ( l o g n ) O(logn) O(logn)的代码循环n遍的话,那么它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n * O ( l o g N ) O(logN) O(logN),也就是了 O ( n l o g n ) O(nlogn) O(nlogn),如下:
for(m=1; m<n; m++)
{
i = 1;
while(i<n)
{
i = i * 2;
}
}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平均情况复杂度、最好时间复杂度、最坏时间复杂度。一般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都是值最坏时间复杂度。
参考文章:
时间复杂度到底怎么算
计算时间复杂度–(简单版)
Java递归方法算斐波那契数列的实现过程